小时候,皇祖母就是这么照顾他的,不辞辛苦。
太子李永璋从八岁时就跟着他临朝,如今已经十六岁。李弘远就把很多政务交给太子,每天找政务院核对下,自己只负责上朝和处理密折。
他一步不敢离开皇祖母,生怕离开就会错过。
可他还是错过了。
十一月二十八这天早晨,李弘远照常上完早朝,回来后给皇祖母水喂水时发现她的手异常冰冷。
他颤抖着伸出手来,在皇祖母鼻子下一探,大声惊呼道,“皇祖母!”
皇祖母还是走了,匆匆的,没有任何告别。就这样静静地走了。
临走时,手里握着皇祖父当年亲手为她制作的镂空金叶子。
“皇祖母~”他的哭声撕心裂肺。
皇祖母是他的祖母、母亲、老师、朋友,玩伴
没有皇祖母的教导和保护,他坐不稳现在的位置。
他不是皇长子,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也不是皇祖母江氏血脉的孩子。
他母亲生前失德,顶撞父皇,害死妃嫔,害死皇子,惹得父皇厌弃,被废后赐死全家。
而皇祖母侄女在父皇临终前被晋为慧太贵妃,还有两个儿子。若不是皇祖母坦荡宽宏,但凡自私一点,这个位置根本不归他坐。
他专宠有江氏血脉的后妃一直有这么一份报答皇祖母的心愿在里面。
李弘远拉着皇祖母的手,伏在榻前大声恸哭。对身边劝他节哀的话置若罔闻。
后宫里哭声一片,群臣们跟着赶到,尽皆跪下,痛哭流涕。作为太后,能得到群臣如此爱戴敬重,可谓世间少有。
嘉顺年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太皇太后江氏薨逝,享年七十岁。
因江月白执政期间功劳众多,行政院对谥号争论良久。
最适合的谥号为“桓”和“武”,即在开疆辟土、宣化四方的突出贡献。但这两字从未用于太后谥号。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昭”、“宣”、“景”等上谥字中挑选。
最终还是皇帝李弘远一锤定音。
“皇祖母最大的功绩是辅佐了三代帝王,呕心沥血,慈爱无私,谥法曰‘慈哲远识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泽及万世曰惠’,‘惠’之一字皇祖母当之无愧”。
群臣一致表示赞同。
最终将江月白的独立谥号定为“惠襄”,加从帝谥“文”,史称惠襄文太后。谥法曰:“施勤无私曰惠、慈哲远识为惠”、“辟地有德曰襄、威德服远曰襄”。根据景文帝遗诏,与其合葬于帝陵。
一起随葬的还有帝后二人的信件和他们之间的信物。
皇帝李弘远罢朝七日灵前守孝,寄托哀思。海外皇嗣亲属皆亲自回来祭奠。民众纷纷自发展开纪念活动。
尤其是蒙古地区不少民众闻讯悲声痛哭,如丧考妣,纷纷唱起颂歌,为惠襄文太后送行。
惠襄文太后自二十二岁垂帘听政以来,平定土尔扈特叛乱、平定安南叛乱,重拳打击倭寇,有力回击东察合台汗国的蚕食挑衅。
征服安南、老挝,收复鸡笼及周边列岛,收复路上丝绸之路,开辟新澳国、南新国等海外新领地,有效控制马六甲海峡。开发外东北,从羁縻改为行政治理,发展海参崴港为重要港口。东南亚诸国成为藩属国。将大明王朝的版图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东南亚地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兴修水利,复通京杭大运河。广开免费通识教育,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积极推进大航海,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人均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科技水平全球领先,国家富强,国库充盈,贸易顺差巨大,人民富裕。
积极推行亲善友好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蒙汉、雪汉之间的互荣共通,修缮内地与雪区、蒙区的公路,设立驿站。蒙语成为第二官方语言,蒙汉皇室间民间通婚空前频繁。民族关系呈现共同繁荣的和谐新气象。
积极推行友好亲善的宗教政策。在蒙古多地修建寺庙,在京城修建雍和宫、颐和园。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雪区宣德教化,接引高僧大德来京讲经说法。
大明王朝已经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全球GDP第一大国,第一贸易强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先驱。
可谓功绩斐然。
江月白去世后,六皇叔西北王李承禧怂恿岳父造反被秘密告发,他本人及其嫡子们被押解回京赐死,李弘远安排自己的庶子接任了安西都护府都护。
三皇叔安东王李承泰在东北自立为神龙国,被李弘远承认为藩属国。不仅如此,还将安东王的外孙女纳入后宫。
李弘远本以为琉球的四皇叔跟着自立为王的,谁知四皇叔快马加鞭递了个折子表忠心。李弘远借此把四皇叔调回京城接任李工亮丞相一职,几个儿子调回内陆,分散到中部各省担任知府,派人接管了澎湖都护府。李工亮回家颐养天年,作为李北辰的表哥,躺赢的一生平安顺遂,享年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