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还是第一次来到科学院的“核心地带”。
这里和他管理的兵工厂完全不同。
兵工厂是井然有序的工业流程,而这里,则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混乱。
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桌子上堆着拆解开的雷达天线和各种电子元件,几台高配电脑的屏幕上,瀑布般的数据流飞速滚过。
空气中那种混合着焊锡的味道,让他这个搞机械的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
实验室的角落里,陈景教授正围着一个巨大的金属架子,和几个年轻人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那个架子上,固定着一个看起来有些简陋的碟形天线,几根粗大的电缆从天线后方连接到一台示波器上。
“不行,增益还是不够!背景噪声太强了,我们根本捕捉不到有效信号!”
陈教授的嗓门很大,花白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
“把滤波算法再优化一遍!我需要一个更纯净的信号源!”
“陈教授。”
林墨在旁边等了一会,这才找到机会开口。
陈景教授回过头,看到是林墨,脸上的焦躁收敛了一些。
“林先生,您来了。雷达的事情……”
“雷达的事不急。”林墨打断了他,“今天来找你,是为了另一件事。”
他侧过身,示意王文彬上前。
“我刚才跟王工提了个要求,想要制造装甲车,这样我们的战士就能更加的安全。但是讨论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材料学上的难题。”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
“材料学?”
他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浑浊的眼睛里,某种沉寂已久的东西似乎被唤醒了。
王文彬赶忙把自己关于装甲车的技术瓶颈,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从车体大梁的承重,到悬挂系统的改造,再到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困境。
最后,他总结道:“教授,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指向了装甲的重量。如果我们能有一种更轻,但防护力同样强大的合金钢,那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哪怕是民用卡车的地盘,我们也能造出合格的装甲车来。”
听完王文彬的叙述,陈景教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走回自己的工作台。
那张工作台上,除了电子元件,还散落着许多金属样本和写满化学式的草稿纸。
他从一堆图纸下面,抽出一个略微泛黄的文件夹,动作小心翼翼,像是在拂去一件珍宝上的尘埃。
“装甲钢……好久没碰过这个东西了。”
陈教授轻声念叨,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叠手写的报告和复杂的金属相图。
“灾变前,我在东海大学带的最后一个博士课题,就是关于高熵合金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研究。”
他抬头看向林墨和王文彬,脸上浮现出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
“我们当时的目标,是研发一种用于深海潜航器外壳的新型材料。要求就是,极高的强度,极强的韧性,还要尽可能的轻。”
“研究很有进展,我们甚至做出了几个不同配方的样品。”
陈教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惋惜。
“可惜,项目进行到一半,灾变就来了。所有的数据、样品,全都丢在了大学的实验室里。”
王文彬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又被这句话浇得冰凉。
丢了?
那不还是白搭。
“不过……”
陈景教授话锋一转,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