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皇帝身体好转,辽东便成为朝廷的当务之急了。
方从哲自然明白这些,可是皇帝不出面,他又能怎么办。
没有皇帝的御笔朱批,他怎么向边关拨付饷银?
就在此时,杨涟闯入了内阁之中。
“大人,三位阁老正在里面商谈要务,您怎么能这么闯进来?”
一旁守在门外的小吏满脸焦急的拦着杨涟,不让他进去。
“让开!”
杨涟皱着眉头,一脸怒气的朝小吏呵斥道。
听到动静,方从哲三人便从小厅中走了出来。
“内阁之中吵吵闹闹的,像什么样子!”
方从哲绷着脸,呵斥了一声,随即见着杨涟,心底又升起一抹无奈。
这个杨涟在京城百官之中也是名气极大的,是出了名的刚烈、勇于直言。
前段时间,皇帝病危的时候,又特意命其作为顾命大臣。
他也不能将其作为一般的给事中对待。
“文孺,此番来内阁有何事?”
杨涟瞪着眼睛,质问道:“元辅,为何辽东的饷银迟迟没有调拨?”
他本就是兵科给事中,对于兵部的动向自然十分清楚。
见过了好些天,依旧没有见到给辽东调拨饷银的旨意,他便等不及了。
问了兵部尚书张鹤鸣之后,这才得知内阁没有发文,因此他便急匆匆的跑到了内阁。
“文孺,不是内阁不下文,内阁呈上去的折子,陛下尚未批复。”
方从哲耐心的解释道。
听到这话,杨涟眉头紧皱,有些疑惑。
“陛下身体不是已经恢复了吗?怎会没有批复?”
不过见方从哲不像说假,他眉头一拧。
“我去求见陛下!”
说着,他便朝着宫内走去。
见状,方从哲暗自松了口气,同时又有些高兴。
原本他还在想,要怎么催促皇帝尽快批复奏折,现在有杨涟在,这事情便不需要他头疼了。
······
乾清宫一旁的偏殿。
朱常洛仔细观察着大殿之中的丹炉,不时让一旁的侍卫往里面舔材料。
这些天在等李可灼的丹药时,他便着手让人准备炼丹的器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