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颜笑眯眯蹭过来,挽上秦氏的胳膊,撒娇道:“外祖母家里的牡丹太好看了呀,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秦氏戳了她一指头,虎着脸,“这么喜欢,你就晚上就跟它住一起吧。”
“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陆太傅听了眼睛一亮,对着绿雪和青云道:“没听十娘说么,这几天住在家里了,叫人回去跟你们娘子说一声。”
他这么见缝插针,令秦氏再也绷不住脸,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意捡了个座儿坐下,对苏颜道:“这回多在家里住几天,别急着回去。”家中都是臭小子,身边连个撒娇的人都没有。
“对,多住几天。”陆太傅高兴的捋着胡子,笑眯眯的拿儿子的东西勾引小姑娘:“你七舅新得一本古谱,阿姝要不要看?”七儿子痴迷音律,喜欢收集各种曲谱,正好拿来逗外孙女多住几天。
苏颜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满是惊喜:“真的?都有什么?”
“唔,我还没看到。”陆太傅对着外孙女眨眨眼,“你去问你七舅。”哼,臭小子拿着那本古谱当宝,连亲爹看一眼都不行。
“哦。”
一时午饭摆上来了,二荤两素并一道汤。陆太傅和秦氏暗中观察苏颜,见她对如此简单的饭菜似乎习以为常。而且,并不似寻常的小娘子一般,用饭时只随意动两筷子便好。小姑娘用饭的时候很认真,满满一小碗饭,居然都吃了。三人将四菜一汤都用尽了,才漱口、净手。待使女将碗盘皆撤下后,陆太傅问道:“阿姝,你们在江南时,家中饭菜也是如此么?”
陆家尚节俭,除非宴客,主人用饭很少有七碟八碗的摆上一桌子,都是捡众人喜欢的来上,量也不多。陆家子孙都有个习惯,所用饭菜很少剩下。可是具他所知,靖国公府可没有这个习惯。
苏颜点了点头,“是的。”她似乎想起了什么,眼圈有些发红,神情低落,“我原来也很奢靡,七挑八捡的,不是最好的,都不随我心意。父母爱惜,从不苛责。直到五年前,江南大旱,赤地千里,我与兄长都曾随阿爹出门赈灾。触目所极,皆是人间悲剧,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往日所做所为,有多错。”小姑娘声音渐低,满满都是羞愧。
陆太傅长叹一声,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五年前的那场大灾,成全了苏周诚,令他扬名天下。也让他的儿女,受到了最严酷的教育。不过,这也是好事,不经历事世,很么能成长。
秦氏起身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阿姝是个好孩子。”她拉着小姑娘的手,“咱们赏花去。”说着,瞪了丈夫一眼,都是你的错。
“对对对,咱们赏花,赏花。”陆太傅哈哈一笑,也倒背着手跟在妻子和外孙女身后,踱进花丛。
第十一章 无题
女儿第一次去外祖家上课便住了下来,特别是母亲居然特意派了她的陪嫁青娘过来报信,顺便取女儿惯用的东西,陆氏也是有点哭笑不得,“阿媪,只带几套衣服、首饰过去便好,不用拿得太多。”
青娘已六十多了,满头银丝,笑哈哈的极为慈祥,说起话来也是温声慢语:“大娘,难得阿郎和娘子欢喜,便让小娘子多住几日吧。”娘子给的提示,最好是能住到下次上课。“我已经与你家娘子说了,过上十天半月的,便让小娘子回来。”
陆氏:……既然都说好了,那就收拾东西吧。
“娘子,梅英留下看家,我带着东西随阿媪过去。”苏颜贴身丫鬟含芳带了四个二等丫鬟,过来跟陆氏请示。
陆氏点了点头,“告诉十娘,莫要淘气,好生侍候我阿爹和阿娘。”
“是。”
待到晚上苏周诚回来,才发现他的宝贝女儿已经被岳父、岳母扣下了。苏周诚晚饭便觉得吃得没滋没味的,连检查儿子功课的时候,脸都是板着的。
苏正泽私下里跟母亲说:“妹妹不在家,阿爹饭都吃不香了。”
苏正洵顺手敲了弟弟一下,瞪了他一眼,转身却对着母亲笑问:“阿娘,妹妹几时回来,我好去接她。”
陆氏自己也不太确定,“十天半月的。”
要这么久?两兄弟对视了一眼,都打好了小算盘,妹妹在外祖家,他们也可以去么。
于是,第二日,苏周诚发现儿子也没回来。他嘴上说,“这回好,几个烦人的小家伙终于不在面前碍眼了。”心里却空得很。
头一天跟着妻子重温了一下花前月下,第二天又与妻子琴瑟合鸣了一回,第三天品香弈棋,第四日终于忍不住的跟陆氏道:“慧娘,你也许久未回娘家了,想岳父、岳母了吧?”
那来的许久,明明才五天。陆氏忍着笑,一本正经的点头,“确实想了。”
“明日若是朝上无事,我便早些回来,陪你回娘家。”苏周诚连忙表态,眼中的笑都快关不住了。
第二天,苏周诚果然早早的便回来了,跟着父母禀告过后,在王氏一叠声的吩咐中,拉了许多东西,乐呵呵的陪妻子回娘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