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现在我宣布一号选手,来自德国的巴克豪斯复赛成绩:评委评分分,观众评分分,巴克豪斯最后成绩,分!”
随着主持人报出分数,观众席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个分数还算可以,不过,进决赛恐怕是没戏。”,听着主持人报出的分数,陆维心里想着。
复赛和初赛相比。淘汰的人数会更多,六十四名进入复赛的选手,最后进入决赛的,一共才十五位,这个淘汰率是相当惊人的,以刚刚巴克豪斯这个成绩,综合初赛的时候各位选手的实力表现,陆维估计最后也就是排在中下游左右的位置,几乎可以肯定会被淘汰道。
不过看到巴克豪斯脸上的神情,显然对自己这个成绩比较满意,看来,对于成绩和名次,他倒并不是太计较。
的确,对于巴克豪斯来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贝多芬的作品演奏好,至于最后的成绩如何,恐怕他还真没有放在心上。
对于这样的选手,陆维的心里还是有些敬佩的。他已经决定,无论这个巴克豪斯最后的成绩如何,这次大师杯结束后,自己都要和他好好聊一聊,毕竟两人都十分喜欢贝多芬的作品。
第二位上台的选手,陆维也很熟悉,说起来很巧,这位在初赛的时候和他一组的日本选手中村绂子,这一次居然也抽到了第一天,而且居然和巴克豪斯的顺序紧挨着。
从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就可以看出,中村绂子的乐迷似乎比起巴克豪斯来更多一些。而且陆维觉得,似乎有一个方向的掌声特别多。
顺着掌声看去,陆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仔细看了看,居然是在初赛就已经被淘汰下来的中村俊甫。而在他的旁边,清一色有两、三百人的样子,都是亚洲人,此刻鼓掌鼓得最为起劲儿,如果估计得没错,这些人应该都是来自日本的乐迷了。中村绂子是日本所有选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他们有这样强烈的反应,应该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仿佛有着感应一般,陆维现中村俊甫的目光也投向了自己这边,虽然两个人离得比较远,但陆维却很清楚地看到,中村俊甫似乎在注视着自己,而且那目光,似乎有些不怀好意。
“该不会,我救了卡西乐的事,他已经知道了吧。”,陆维心里很快想到了这件事。虽然最终陆维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那些日本人就是中村俊甫派的,不过根据他的推测,这件事情应该十有**是这么回事儿。虽然那天自己救人的时候出手很快,那些人不见得看清自己的样子,不过他们完全可以去调查瓦尔西,陆维可不认为那个胖胖又有些色的校长嘴巴有多么严实,恐怕早已把自己救了他的事儿说出来了。既然这样,想必中村俊甫这个家伙现在很恨自己吧。
管他呢,一个钢琴家而已,就算他背后有什么势力,自己需要怕他吗?陆维心里暗道。随即对中村俊甫的评价,又下降了一个档次,这样的气度,难怪弹出来的音乐也缺乏一种大气,这种人就再是再学一百年钢琴,也不会有大成就。
舞台上,中村绂子的演奏已经开始。
正文 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师杯复赛(四)
纤细的十指在琴键上轻巧地起伏着。一个个晶莹剔透的音符从斯坦威钢琴中传出来。
中村绂子仍然是初赛时穿的那件白色连衣裙,她的神情专注而认真,这位曾经拍摄过获得奥斯卡奖影片《钢琴师》的钢琴家,演奏风格细腻多变,特别是擅长演奏爵士音乐,使得从她手下飞出的乐曲,有一种很灵活的感觉。
此刻,她正在演奏的是肖邦的一前奏曲,左手在低音区不时掠起的具有鲁巴托风格的低音和弦,如同一阵富有韵律的钟声般,衬托得右手的旋律愈明丽起来。
作为一个女性钢琴家,中村绂子有一双和女性不相称的修长而有些偏大的手,而且看上去比较瘦,没有什么美感,不过,当这双手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灵活的动作,却遮掩了这份缺憾,人们看到的只是那双手的灵活,至于有些像枯枝般的手指,倒不是那么惹眼了。
不过中村绂子的手型。却并不是那种十分规范的学院派,比起学院派的要求来,她的手型显得略扁了一些,而且有一个特点就是触键的手指永远都和琴键保持着绝对的垂直,侧面看上去就像是许多竖起的小木棍一般,格外灵活纤巧。只是,这样的手型虽然能够获得足够的颗粒感,但却会造成琴声的不丰m,在演奏一些歌唱性比较强的音乐的时候,就不免差一些了。
特别是此刻这肖邦的前奏曲,更是将这一缺陷表露无疑。
如果是一莫扎特的奏鸣曲,可能这样的手型和这样的触键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可是,这肖邦的前奏曲,要求的是如歌的旋律和自由的节奏,虽然中村绂子在节奏上把握得很到位,可这种触键方法,却让她的音乐显得有些单薄,失去了斯坦威那特有的、温暖的音色。
“练琴练得太死板,不懂得变通。”,这是陆维给中村绂子的一句评语。之前在初赛的时候陆维还不怎么觉得,因为那时候中村绂子选择的曲子,还只是那些比较中性的,对触键的要求不是那么明显的作品。可这一次肖邦的作品,却让中村绂子这种触键的局限性表露无疑。
“就为了保持手型,连换一下触键的位置都不肯,真是死脑筋啊。”。陆维感叹道。关于钢琴的手型问题,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特别是学院派和师范派,打得最为厉害。不过到了现代,对于这个问题,一些钢琴家和钢琴教育家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最舒适的手型就是最好的手型。不过,陆维对于这个结论并不完全认同,他觉得,应该改成“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音色的手型,就是好手型。”这句话看似废话,但却一语道尽了之前那些试图将手型固定化、程式化的弊端。
中村绂子接下来的两作品,分别是一李斯特的练习曲和一巴赫的前奏曲,这两曲子的选择,还是基本符合她的演奏风格的,特别是那李斯特的《鬼火》,这号称是练习曲中最难的作品,在中村绂子那颗粒感十足的演奏下,显出一种特殊的魅惑,那快流淌的音符,如同一个个欢快的精灵。将斯坦威高音区那灵敏清亮的音色表露无遗。
最后一作品,很意外地,中村绂子选择了一日本作品家的作品。
久石让的《菊次郎的夏天》
这是一很清新悠闲的钢琴小品,虽然从难度上来讲很容易,甚至于放在大师杯上有些不合时宜,但在中村绂子的演奏下,这曲子却焕出了一种异样的光辉。简单的八分音符的和弦,如同儿时单纯的想法般,而右手轻快地奏出连音与顿音相结合的小分句,又像是孩子们跑跑跳跳的欢快脚步,充满了轻松写意。
随后,开朗雄健的大调和弦响了起来,如同碧绿清澈的海水冲上沙滩上形成的那一片充满欢乐的洁白泡沫,刹时让众人的心都觉得清爽了起来。此刻正是盛夏时节,这欢快的钢琴小品,让人们感到美好的夏日仿佛就在眼前。
演奏结束了,这小曲子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包括评委在内,所有人都笑着鼓起了掌,显然,这曲子打动了他们。
而当中村绂子起身向观众席鞠躬致意时,陆维注意到,那一片日本观众的区域爆出的掌声,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当然,中村绂子的表现,也为她赢得了不错的成绩。评委给出了分的成绩,而观众们似乎更买她的帐,给出的分的成绩,再次让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
两个成绩相加。中村绂子最后的成绩是分,这已经是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