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印光法师文钞多少字 > 第3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第3页)

第3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第3页)

这段印祖的文不多,但是义理非常的深远,我们分两段。第一段是表现出「无常」的相状。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剎那剎那,一念不住」。

这个无常相,它有粗的相状跟细的相状,先看粗的相状。我们看我们这一期生命「光阴迅速」,时间不是停止下来的,它是怎么情况呢,很迅速的流动,像水一样,「时序更迁」这个时间,序就是顺着前后的次序,不断的更动,不断的迁流,就是一天一天的过去,时间过去就永远不再回来,你过了一天,「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你过去五戒、十善的业力所支持的果报就少一天,你能够利用的时间就少一天了,而这一天永远不再回来,你再大的财富都买不回来。「时序更迁」,这一天过去,永远过去了,这是一种粗的相状。

「剎那剎那,一念不住」。

这是更微细,我们这个念头也是剎那剎那的,剎那生、剎那灭;剎那灭,剎那生,这是看到一种更微细的生灭,这种生灭的迁流相。从这个粗跟细的观察,我们做出一个总结。

「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我们观察我们这一期的生命,一天一天的消失,观察我们就在这一剎那当中,一念一念的消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因果的法则,它在为我们出广长舌。这「广长舌」是表示这个人生生世世不打妄语,表示说这是一种真实不虚的相状,真实不虚叫广长舌。什么事情真实不虚呢?普为尔我一切的颠倒众生说:众生,你要知道,人命无常,我们生命不是经常不变的,剎那剎那在改变。荣华不久,没错!你现在有福报,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财富、眷属、声名都有,但是荣华不久,这件事情不是恒常这样子的,是可破坏的。那怎么办呢?

「急寻归路,免受沉沦」

你要赶快利用这个短暂的人生,你不要在这个虚幻的可乐果报当中有所住,浪费你的生命,你要利用这个短暂的生命,找一个归路,找一个你的归依处,哪一个地方是我们的归依处?你想一想下辈子要去哪里?这件事情要解决,不要再去受三恶道的沉沦了。过去已经受了,我们过去在地狱、饿鬼、畜生受了就算了,过去也是愚痴嘛,也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嘛,现在把经典一打开一看,哎呀!这个人生是这样子,觉悟了以后,我们不要再重受了,就是「急寻归路,免受沉沦」。

关于这个「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我们作一个补充说明,看附表第二。

附表第二、无常观是「念死无常」,这是在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提出来的。就是说这个无常相有粗、有细,但是细的相状念念迁流,我们凡夫的心粗,所观境太细不容易相应,但是你从「念死无常」容易相应,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你自己:某某人!你要知道一件事实,今生决定要死,死亡这件事情是迟早要到来的,任何的富贵、权势、禅定、神通,都不能够避免死亡的到来。这是你告诉你第一件事。这以下讲出一个偈颂。

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

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

—《无常经》—

我们思惟佛陀是万德庄严,是至尊无上,无上的尊贵,乃至于独觉声闻,这三乘的圣人,都已经成就了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但是他们在人间所得到的那一期的生命,尚舍无常身,他们都还要显现死亡的相状,就是有生就一定有死,除非你无生,圣人都要面对死亡,何况是我凡夫呢?我们凡夫是这样子的,我们凡夫的心情。

在索甲仁波切他作的《西藏生死书》,他说:我们凡夫的眼光,就是会为今生做很多的准备,我今天从学校毕业干什么呢?去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呢,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呢,享乐,要得到美妙的妻子,有房子住,所有的五欲,我都必须要具足。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不准备,什么事情呢?就是死亡!我们从来不准备,几乎每一个人知道自己得到绝症以后,都非常惊吓。

索甲仁波切说:死亡,你为什么会惊吓呢?其实你受生的时候,你就应该要知道这件事情要出现的,我们为什么会惊吓呢?因为我们没有心里准备!完全不知道会有这件事情出现。但是你不知道,并不表示这件事不会出现,这个因缘法它不讲人情的,你不知道是一回事,时间到了,它就是要出现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为死亡先做准备,你多一分准备,你那个时候多一分的安全。所以知道人生是这么一回事,有生必有死,今生决定要死,先告诉你第一个观念,先把这个「决定要死」这件事情,不可避免的真相,自己先建立出一个观念出来。

第二个「思惟死无定期」

那么说要死,是什么时候死呢?没有一个决定日期,有人说棺材是装死人,不是装老人,不一定老了才死,有些人,生没有经过老就死了,年轻就死了。这个意思,死亡它是随时会到来的,我们看这个偈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出矅经》—

我们每天晚上就是这样念,今天过去了,表示什么呢?我过去的五戒、十善的业力,所支持的这一期生命减少了,我能够利用的时间就少一天。讲一个譬喻,「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这个鱼牠在鱼缸里面,牠的水本来已经很少了,今天又被人家拿走了一碗,水又减少,总有一天把这个水拿走,鱼就死掉,鱼看到今天水又减少一碗,牠内心也是恐怖。

我看律航老法师,律航老法师他是广化老和尚的剃度恩师,他念佛很有成就。他是中年出家,他是一个将军出家。他出家以后,来到僧团已经晚年了,可以说中晚年。他晚年出家以后,他自己的传记上说,他每次作晚课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每天都痛哭流涕,自己时间不多,真正要赶路了,这太阳快下山了,这件事情能够掌握的时间不多了,他说每天都痛哭流涕,他就是有这种感觉,「死无定期」,随时会到来的。

第三「思惟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们今生花了很多精神体力做很多事情。我去工作;工作以后干什么呢?赚钱;赚钱以后,买一栋房子,招感了很多眷属,娶了太太,也生了子女,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人家看到你,就尊称一声董事长、总经理。有很大的威力,我讲一句话算数的。但是呢「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你花多精神体力,在这个地方造作,结果你死亡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根本对你一点都没有帮助。只有你在佛法当中,你所栽培的这种忏除罪障、积集资粮的功德,能够帮助你。所以你应该要知道,你的生命体当中,那一个是你真正的归依处,哪一个是你的朋友,哪些不是你的朋友,哪些是你能够真实受用的,要弄清楚!我们看下面的偈颂。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更何况他亲。

—《入行论》—

这个「孑」就是单独,我们这个生命体,就是依止这个果报身,这个果报的身体,是我们的生命依止处,我们依止他能够行、住、坐、卧。我们在生的时候呢,由于这个业力,使令我们骨肉连结在一起,四大不分离;但是死亡以后,这个四大就分散了。我们想一件事,我们最可爱的果报就是正报,其实我们对依报是很爱着,但是比不上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用针刺一下,我们觉得很痛苦,我们最爱着的是我们的正报。但是你看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正报都保不住了,更何况是其它的眷属、其它的珍宝。这个意思就是说,要赶快放下一切,专心修行。从前面死亡一定要到来,而且是随时到来,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赶快要忏除罪障、积集资粮。而这些所谓的资粮,哪些是真实不可破坏的,哪些是可破坏的,你一定要抉择清楚。所以这个智慧就是抉择,要抉择。

昂旺朗吉仁波切,他作一个结要,把前面的三个观念合起来,他说:

死仇决定终须到,

容或今日便降临,

死时世事均当舍,

速修妙法求加持。

—昂旺朗吉仁波切—

我们思惟,我在打坐的时候思惟死仇,死亡这个仇敌,它总有一天要找到我的,这件事情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你只要在三界里面有一个「生」,生就会老死忧悲苦恼,就有死亡,所以说是「终须到」。是什么时候到呢?「容或今日便降临」,可能今天就要死,仁波切说容或今日便要死,说可能没错!可能不是你今天要死,但是你要思惟你今天就要死,为什么?因为你思惟今天就要死,对你有很大帮助,你这样子思惟,对你有很大帮助。所以你就假设我可能今天晚上就要死了,我所剩的时间不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