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知道,索无魂可惜的是原来的天道盟,笑道:“索大人,凡事都有因果。一百多年前,朝纲不举,方有方腊之乱,今皇上圣明,国泰民安,逆天而行终究只能是死路一条。”
索无魂心神一凛道:“是,大人明鉴。”
“好了,各位大人,就此下山,在梅林镇歇息一会,返回临安。”
“是,大人。”
咸淳五年七月中,襄阳城帅府。
约莫中午时分,我收到了来自临安的两份报告,这两个消息一喜一忧。
喜报是临安宫中所发,杨淑妃于七月七月午时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宫中一切安好,官家忽念。当方灵读完后,我心情顿时大好。
方灵笑道:“哥,你做父亲了。”
“恭喜皇上。”屋里的袁棘等人齐声道。
“哈哈。好,好,同喜,同喜。”
“赵昰,赵昰,你的未来已经改变,我这做父亲的自会教导你好好做人。”我暗自想道,“至于能否登基为帝,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尽管我不清楚我的寿命否会和历史上的赵禥一样,但对于我的继承人我会以能力、人品来衡量,如果我的子嗣中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宁愿选择赵姓之外。
我是大宋皇帝,更是华夏一族的皇帝,我要缔造的是华夏之辉煌,而不是赵家的帝位延续。
第518章 火枪失窃
第518章火枪失窃
杨妃诞下一子,全玖也有了身孕,看来赵家的人丁已经开始走向兴旺了。喜庆之下,过了好一会,我才想起,还有一份奏折。
“这是政务院的奏折,灵儿,念。”
“恩。”方灵从我手中接过奏折念道:“启禀皇上,咸淳五年七月八日申时,显文阁大学士、临安大学校长何基何大人因病不幸离世,终年八十有一。”
“何爱卿?”我愣了一下,伤感道,“仅仅延缓了半年而已。”
历史上的何基卒于1268年12月,我所说的延缓了半年就是指此,当然,在场的袁棘、方灵等人自是不明究竟。
方灵虽然见过何基,却是在失忆之前,之后又无接触,因而只知道何基是临安大学的校长,其它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哥,这奏折下面还附有一封何大人临终前的亲笔信。”方灵又道。
“是吗?念吧。”
方灵低声读道:“老臣何基深感时日不多,陛下又远在千里之外,臣无法再见圣颜一面,甚憾。臣蒙陛下厚爱,于年迈之际出任临安大学校长一职,这种新型大学开历朝之先,实为未来之潮,当为我朝教育之典范,应以推广,如此,不出十年之久,大学之学子尽可担当我朝中兴之重任,老臣自当含笑九泉。临安大学副校长沈逸秋德才兼备,忠心可鉴,臣提议其可继校长之位。臣卒以后,葬以士礼,不用官仪。臣唯盼陛下早日收复中原,中兴我大宋王朝。臣何基,咸淳五年七月三日晚。”
我和何基的接触并不算很多,但其品性、学识都令我十分佩服。何基治学笃实,有类汉儒;阐明发挥,多创新意,最让我称道的是,何基学自朱熹,却非食古不化之人,对于新事物勇于探索,以近杖朝之年(八旬)接受了以新式教育为主的临安大学校长之职。我想了想道:“公孙小宸,传朕旨意,令政务院赵顺孙赵爱卿通知临安文爱卿,追封何爱卿为韩国公,谥文定,在其家乡金华府立庙,以供后人瞻仰,同时,为纪念何爱卿对我朝教育之贡献,朕决定将临安大学以及今后陆续开办的其它新式大学的招考日定在每年的七月八日。”
“是,陛下。”
陆秀夫道:“陛下,何大人乃是我朝名宿,又是朝中现任官员,是否还是按照朝廷官仪葬之?”
我摇摇头道:“不必了,就按何爱卿临终之意,以士之礼节安葬吧。”
“是,陛下。”
三日后,田修颜、段东楼以及数百名云南兴复军抵达了襄阳。我仔细听取了田、段二人就整个云南战役的汇报,并表扬了段恒的“义举”和一众西南军区将士的功绩。对于兴复军北上之意,我自然明白,遂令兴复军加入北伐之中路大军,仍由段东楼指挥,加封段东楼为上轻车都尉,领从四品衔,等中路北伐大军正式组建之时再行任命具体的军中官职。
晚上,在宴请段东楼一行的宴席上,段东楼将段恒的一封书信呈于我道:“皇上,这是段王爷写给皇上的亲笔信。”
我接过书信看到,其内容十分简单,大意是感谢我将蒙古人逐出了云南,并表达了归顺大宋之心,最后提及,他希望能派人前往临安两所大学学习,为云南省今后的发展储备人才。
看完后我当即表态道:“段将军,你回复段王爷,令其各派二十人前往临安大学及临安军事大学学习,具体事宜让他们到了临安后找民族司的田醉颜即可。”
段东楼喜道:“是,末将替段王爷谢过皇上。”
“要建设好云南,自然需要大批当地的人才,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偏远省份,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