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东征军主帅印应雷和李北洋返回了临安。朝会后,我单独将其留下,听取了东征军征战的过程。
东征军在登陆后,势如破竹,利用高丽国内的矛盾,很快便攻占了其临时首府江华岛,之后,正如印应雷在其战报中所言,高丽军民出奇的团结,以游击的方式不停地骚扰我军,要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使得印应雷和李北洋放弃了继续北上的计划。
印应雷、李北洋汇报完毕后,跪下道:“陛下,臣等有罪,没能克复高丽全境,请陛下降罪。”
我摆摆手,笑道:“拿下济州岛,顺便了解了高丽的国情,也算是大功一件,顺时度势,当机立断,何罪之有?两位,起来吧。”
“谢陛下。”
“李爱卿,此次远行,我水师的情况如何?能否适应远距离的航行?”
“回陛下,水师的这次出征,积累了不少航行经验,例如,编队、旗语、指南针的使用、应对海上恶劣环境等等,只可惜没有实际使用神器。”
“会有机会的,年底前朕会再拨给你们水师四十门火炮。”
李北洋喜道:“谢陛下,那可太好了。”
“有关东征之事,只要总结出经验就行了,日后我朝水师还要进行更远的航行,说不定会远航到杰瑞。波罗的家乡呢。”
“威尼斯?”李北洋惊道,“那里与我朝相隔十万八千里,非是神州号不行。”
我笑道:“神州号也并非战船的终结,如果蒸汽机能够研制成功的话,要制造出比神州号更为庞大的铁甲蒸汽战船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你们都知道前些日子蒙古征南大元帅阿术亲自率队攻打襄阳之事吧?”
“臣等都已听说了。”
“恩,从种种迹象判断,蒙古人的确会将襄阳做为其主攻之地,周边榷场的建立,围点打援,在襄阳城下借机消灭我朝的主要军力,这等如意算盘虽好,却不知我朝将士已非十年前了,况且更有火器之利,忽必烈的计划必会落空。”
“陛下英明。”
“印爱卿,襄阳是宋蒙大战的主要战场,到时,临安军区以及庐州、扬州军区都有可能前往支援,但襄阳一带并非唯一的战场,朕记得以前和你探讨过,千里进军太行山一事,你还记得吧?”
第430章 巨舰返航
第430章巨舰返航
在当日面试临安军区制置使时,我和印应雷曾经就此事进行过商议。
“陛下,臣当然记得。”
“恩,印爱卿,朕这次将临安军区扩大到四个厢的编制,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组建一支特殊的挺进队,由海上直接北进。你们来看地图,从山东半岛登陆,横穿其腹地,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搅他个天翻地覆,同时,扬州、庐州军区会伺机北上策应,拖住蒙古的东路军,而蒙古的中路大军又都陷在襄阳一带,所以,朕以为机会很大。这样一支部队深入敌后,千里跃进太行山,势必会加速战争的进程,倘若时机成熟之际,还可直接攻击蒙古的首府,大都。”
李北洋道:“陛下,这个计划大胆,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成功的几率也很大。”
“不错,不过呢,这支部队的领兵将领朕一直无法确定。”
印应雷道:“陛下,臣愿意领兵。”
我就等印应雷的这一句话:“好,印爱卿,此事颇有风险,所以朕需要一位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大将领兵,朕遍观我朝大将,也唯有印爱卿可当此重任。”
听我这么一表扬,印应雷自是十分受用:“谢陛下,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皇恩浩荡。”
“印爱卿,论武功、论资历、论实战经验,你并不比我朝的其他将领有优势,但有一点,朕十分欣赏,那就是你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进入北方后,这支独立的挺进队将得不到我朝的任何支援,难度之大,远远超过其它部队。”
印应雷点点头,坚定道:“陛下放心。”
“印爱卿,有关北上穿插,朕只能交给你一个模糊的任务,具体行事却需要你自行决定。最直接的一点,粮草如何解决?虽然北方的汉人居多,但一百多年来先后被金、蒙统治,不少人早已对自己的汉人身份感到麻木了,这一点,朕是不会责怪他们的,毕竟是当年先帝没有保护好他们。忽必烈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怀柔政策,使得汉人对其的归属感越来越强。所以,你们去后要尽力恢复他们那颗久违的华夏之心,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你们才能如鱼得水,才能最大限度地站稳脚跟。”
“陛下,臣明白。陛下提及的粮草补给之类的事情,臣自会学那占山为王的草寇,抢劫,当然只抢蒙古人的。”
我会心一笑道:“不错,印爱卿,对于朕所说的游击战争,你是理解得最为透彻之人,朕相信,你必能完全这项艰巨的任务。你回去后,便秘密组建挺进队,这支队伍朕打算由临安军区一个厢的兵力加上两千名水师陆战队组成,总人数控制在一万五千名左右,前期先强化山地训练、野外生存技巧及单兵作战能力,等襄阳大战进入交织状态之时,朕估计最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是你们出兵之日。至于你们到达北方以后,有机会的话自可随意扩军,说不定你们和我朝的主力部队会师时,挺进队又是一个军区的编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