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之帝王传奇 无广告 > 第228部分(第1页)

第228部分(第1页)

一一作了回答,并再一次重申了朝廷坚决抗战的决心。

七月十八日,红十字会通过临安城的各大报纸,宣布成立单独的战争捐款渠道,所有的红会分支均可接受百姓及商行的捐赠,并承诺将收到的捐助数目公布于众,接受百姓及官府的监督。

由于临安城红会的声誉极佳,深得民间人士的信赖,加上蒲寿庚、萧天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愿意捐赠的商人、地主和普通百姓大都选择了红会这条渠道向朝廷进行捐助。

当天下午,临安知府事潜说友来到红会总部,带头捐出了三千华夏币。随后,百姓们纷纷加入捐赠的行列,有钱没钱都纷纷解囊,你五十,我一百,哪怕只是十文,也略表自己的一份心意,甚至有不少孩童也捐出了他们的零用钱,一文华夏币或者是一文铜钱。

一时之间,临安人的抗蒙信心急剧膨胀起来,远远超过了数十年前端平入洛时期。

自七月中旬以来,朝中的气氛随着军务会议的增多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到了此时,没有人再会怀疑忽必烈的野心,加上我根本不允许朝中出现求和之声,同时,大臣们都知道,即便蒙古人不会南下,我也会北上,以往的那些主和派们也都收声不语,全都转向了备战状态。至少从表面上看,朝中的言行极为统一。

七月末的大朝会上,我一反常态,没有先从军务开始。在大臣们行礼完毕后,我首先说道:“各位爱卿,根据廉政公署的统计,六月份我朝一共查处了十一起贪污案,这十一起案件比起以往贪污案的金额都要小很多,也就是说,依照律法和官员行事准则,六月份是第一个没有对官员处以极刑的月份,这就表示我朝的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此,朕感到欣慰啊。朝廷及各级官府的清廉,为朝廷赢得了赞誉,赢得了信赖,赢得了人心。从近期的募兵及捐赠上就能看出,我大宋朝是人心所向,这可是难能可贵的,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对于我朝之中兴,朕认为是十拿九稳的了。”

文天祥出列道:“陛下,此乃陈文龙陈大人及廉政公署之功,当予嘉奖。”

陈文龙道:“陛下,此为臣之本职事务,分内之事,文大人所言之嘉奖,臣实不敢当。”

我笑笑道:“功过自在人心,朕都看在眼里的。陈爱卿,廉政公署的政绩有目共睹,当然是有功劳的,朕给爱卿你和廉政公署先记下。”

陈文龙拱手道:“谢陛下。”

“陈爱卿,廉政公署除了现有的职责,继续监察我朝各级官员外,朕打算扩大你们廉政公署的监察范围。”

“陛下,请指示。”

“恩,朕决定将我朝的国有商业范畴也纳入到廉政公署的监察之中,比如大宋银庄,大宋国有商行,还有商业部名下的中华御液商行等由朝廷投资的所有商业部门。”

“是,陛下。”

我神色略显严峻道:“陈爱卿,战争即将爆发,军费的投入巨大,对此,你们需要重点监督,凡是有涉嫌贪污军费的,上至首辅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以重罪论处。”

“是,陛下,臣遵旨。”

“各位爱卿,政务是军务的基础,只有政务清明,才能使人心所向,才能使军务得以保证。而政务之清明也不是广喊几句口号,说几句漂亮话就能得来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任何事情都要落到实处,令行禁止,否则就会如叶公好龙,无法取信于下级官府和我朝的百姓了。”

“臣等受教也。”

“恩,下面开始商议军务。”

陆秀夫首先道:“陛下,从北方传来消息,忽必烈于本月一日在大都(今北京)新建皇宫外的广场上破土动工,开始修筑点将台,打算在九月一日登台拜将,正式宣布出兵我朝。”

马廷鸾哼道:“陛下,这忽必烈简直就是在公开挑衅。”

范文焕问道:“陛下,忽必烈为何要大张旗鼓呢?所谓兵贵神速,忽必烈的这种做法不是明摆着让我朝军队提前做好准备吗?”

“范爱卿,正如马爱卿所言,忽必烈是在示威,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想给我朝的百姓造成惊慌之态势,反过来,也说明了忽必烈的心虚。”

“心虚?”范文焕接着问道,“陛下,恕臣愚钝,这又是何意?”

我笑道:“忽必烈清楚我朝的动向,知道我朝已经在做备战的准备,因此偷袭的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朝的百姓和将士目前均是斗志昂扬,这和蒙古人前几次南侵时有着本质的区别。朕以为,忽必烈修建点将台,无非就是为了鼓舞其将士的士气,削弱我朝之士气。朕所说的心虚,是指蒙古人的信心已经不像前两次南下时足了,忽必烈是在给他自己以及他的部下打气。”

范文焕想了想道:“陛下圣明,臣明白也。”

“各位爱卿,近一年多来,各大军区的战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我朝掀起的大练兵热潮中,大家群策群力,各军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比如,四川军区的团练协作制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团练体制起源于远古周朝的保甲制,历朝历代均有之,今四川军区在张珏将军的统一训练下,其团练民兵已经成为正规军的一大强助,在宁西军战役中,岳池县的团练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在防御战中表现出色,还为正规军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兵源。”

团练是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在乡间的民兵,亦称乡兵。从周朝起,团练得以不断发展,到了唐代,专门设有团练使一职,类似民间的自卫队队长,以管理团练事务。宋朝沿用唐制,各州均有团练使一职,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就曾经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

古代,比较有名的大约就要算明朝末年的湖北通山团练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就是死于通山团练之手,到了近代,军事家曾国藩就是以团练起家,成就了湘军大名。而最为出名的团练应当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民兵游击队了,我们的民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配合正规军,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接着说道:“宋蒙大战即将爆发,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北方边境的四大军区,为表彰前线将军们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的斗志,朕决定对于四大军区的主要将领进行加封。小七,念。”

“是,陛下。”小七大声念道,“宋蒙之战历经三十余年,大下战争数不胜数,今蒙古即将第三次南侵,为振我大宋将士之士气,特加封,扬州军区制置使李庭芝为扬威大将军,赐金带,庐州军区制置使夏贵为武威大将军,赐金带,襄阳军区制置使吕文德为奋威大将军,赐金带,襄阳军区副制置使兼安抚使吕文焕为振威大将军,赐金带,并兼任知襄阳府,四川军区制置使高达为中领军卫大将军,赐金带,四川军区副制置使张珏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兼任四川正任团练使,赐金带,四川省安抚使昝万寿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兼任四川军区副制置使,赐金带,四大军区各厢指挥使以上之将领各赐银带一条。望我朝将士奋勇杀敌,日后论功行赏。钦赐。”

第423章 下江南檄

第423章下江南檄

小七念完后,退回到原位。我道:“在传达封赏令的同时,军务院将我朝之军令向各军区再重申一遍,要求所有军区务必遵守朝廷的各项军令,军令如山,凡有违令者,无论职务高低,均以军**处。”

陆秀夫代表军务院出列道:“陛下,臣领旨。”

历史上的咸淳朝廷对于军队中将领的掌控力很弱,特别是在援救襄阳的战斗中,手握兵权的大将们常常不听调遣,各自为政,像夏贵、范文虎等将领基本上是阴奉阳违,听调不听遣,即使以李庭芝之能,也指挥不动名义上属于其手下的范文虎,这就导致了宋朝援军在救助襄阳时,只能一次次的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反倒是从民间招募来的张顺、张贵冲破了蒙古军队的重围,得以进入襄阳,但最终却因范文虎的失信而阵亡。

“各位爱卿,朕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略作停顿道,“两日前,四川军区传来消息,权黎州张午招谕大青羌主归义。大青羌主的归顺,使得四川境内的羌族纷纷向我朝示好,愿意与我朝共同抗击蒙古。”

文天祥兴奋道:“这可是个好消息,就像陛下所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抗蒙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