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志气。今后你和张爱卿二人就是谢爱卿手下最重要的两员大将,千万不可给御林军抹黑啊。”
“是,臣等一定会让陛下满意的。”
“恩,以火枪手为主的御林军是我朝军队的先行者,火器是否能够取代冷兵器,就要看你们的了。”
“陛下放心。”张世杰道,“陛下,随着对火枪了解的深入,臣越来越感觉得火器迟早有一日会取代现有的兵器成为军队的主流配置。”
“那是自然,目前最关键的一点是在火枪还没有完全成形前,火枪手与其它兵种的搭配问题。这点你是怎么考虑的?”
“陛下,臣试过好几种组合方式,经过和李大人的反复商议,决定按照三二一的配制,也就是由三名火枪手加上两名身具武功的刀盾手以及一名投掷手的方式组合起来最为有效,陛下,当敌人骑军攻到近处时,火枪手可以给火枪装上刺刀,便从火枪手转化成长枪兵,由于火枪的重量超过长枪,所以在训练时,负重能力也是一项必须的训练项目。当然,火枪队在平时的商讨中,一致认为尽量不能让敌人的骑军冲到眼前。之所以要求刀盾手通晓武功,也即是因为敌人一旦到了近前,可以护着火枪手且战且走。正好,文璋的青年卫中有不少队员精通武艺,如能组合在一起就更加完美了。”
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有效,不过既然李庭芝也认可,想必一定有其道理。刀盾手,自是以刀为主,而福建林家的刀法又是我知道的武林世家中最强的,我一念至此,忙道:“谢爱卿。”
“臣在。”
“你擅长刀法,这些刀盾手以后就由你来负责训练了。”
“是,陛下。对了,臣是否可以从林家招募来一批高手呢?”
“当然可以。”
“有了林家之人相助,想必可以事半功倍了。”
我呵呵笑道:“那敢情是好。北伐乃是我朝之大事,朕是很欢迎武林志士加入的。”
文璋也道:“谢大人此举甚是明理,一举两得呢。”
谢道临有些糊涂道:“文将军,何为一举两得?”
“谢大人,有林家高手来充当刀盾手或者训练其他刀盾手,自然是件大好事,其次呢,北伐时陛下如果要亲征,那么御林军也势必会跟随陛下,有了林家的武林高手相助,陛下的护卫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谢道临大悟道:“文将军说得不错。”
我笑道:“文璋,你一定在想,有了林家高手的护卫,你就可以放心去杀敌了吧?”
文璋见我识破其意图,道:“陛下,臣听从陛下的安排。”
第263章 显文阁学士
第263章显文阁学士咸淳元年十月十日,双十,听起来是个很吉利的日子,难怪中华民国以此日作为其诞生日。
“各位爱卿,在今天的朝会上,朕首先颁布几项册封令和官员的任命令。再有十多天,就是朕登基一年的日子,在这一年里,众位大臣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同时,各位爱卿也可以回忆下一年前的情景,对此,朕也不多说了。数日前,显文阁已经修缮完毕,根据本朝礼制,朕会加封几位显文阁学士。”
殿阁学士是宋朝特有的一种官职,每当新帝登基后,都要建立殿阁,作为收集先帝及以前帝王的资料御笔之场所,简单而言,就是收集皇室不传之秘密。而且,也会根据殿阁的名字进行分封,以此来笼络人心,这种殿阁学士只会存在于这一任的皇帝,比如,在宋度宗之前,就绝不可能会出现显文阁学士。
早期时,这种殿阁学士还要到殿阁中协助皇帝整理资料,到了宋朝后期,这种官职只是一种没有实权的荣誉性官职。不过,可不要小看这种荣誉,因为它代表着新皇帝对于先帝旧臣的关怀之情,也释放了新帝重新挑选心腹大臣的信号。所以,朝中大臣多以得到这种荣誉而倍感骄傲。
殿阁学士中最多的还是阁学士,阁学士分为四等,分别为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
大庆殿中的群臣明显都有些激动,第一批显文阁学士自然是皇帝的心腹,朝中之人谁不想得到皇帝的赏识呢?
我眼神飞快地扫视了一遍,首先点名道:“师臣。”
贾似道站起身道:“臣在。”
“作为先帝旧臣,师臣可谓功勋卓著,而朕登基以来,师臣更是尽心尽力,鼎立助朕进行朝中的各项改革,实在是功不可没,今师臣年岁已高,若非朝中事务繁多,朕也该让师臣在家颐养天年了。朕记得先帝曾经告诫道,以臣为师,是为师臣也,而师臣的表现也当得起这两字。身为百官之首,师臣坚定不移地站在朕的身旁,支持朕登基,更支持朕对于政改、军改的实施,朕颇为心慰啊,所以这显文阁大学士中当有师臣一位。”
我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却也暗示道,贾似道,我可以留你在朝中,也可以不让你在朝中,我说你是师臣,你就是,说你不是,你也就不是了。我看了看一脸平静的贾似道,接着说道:“贾爱卿。”
“啊?”贾似道愣了下道,“老臣在。”
这是我第一次称呼其为贾爱卿,是以贾似道没能马上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