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莫急,这都是陈年旧账,现在的朝中局势已经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了。”全玖劝慰道。
“恩,玖儿说的不错。”
我拿起硬笔,在奏折上写道,邢方卓一事彻查到底,任一松就地秘密抓捕,押解进京,交刑部审问后按律法处置。另着吏部立即派人前往金华,暂行知府事务。
第二份奏折是陆秀夫所上。
据臣探自北方消息,蒙古中书省日前作出决定,将中书行省制延续到各地行政区域,原有的建制取消,重新经界,设立省,州(府),县衙三级机制。臣曾经听陛下所言,以省制取代我朝各路,眼下蒙古已经开始,臣建议我朝也立即启动此项变革。
“这行省制不就是换个名称吗?”全玖问道。
“这可不然,行省制主要为朝廷收权,兼替地方分留权力,不是换个名字这么简单的。”我解释道。我记忆中蒙古行省制是在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实施的,怎么会提前了?
第三份奏折还是来自刑部,是刑部转呈的临安知府事潜说友的奏折,事关当朝太师贾似道和礼部尚书马廷鸾。
“咦,这贾似道有又何劣迹让人抓住了?马廷鸾也牵扯进去了?”
贾府官家贾宣之子贾芸在赌场与一商人发生口角,双方随即发生斗殴,贾芸等将那商人打残,那商人自是无法咽下这口气,便将贾芸告上了官府。
不就是一件简单的民事纠纷吗,这还要上奏于朕?
我继续看了下去。
潜说友根据我朝律法,按公开斗殴之罪量刑,双方判监七日,贾芸额外负担对方医药费。然双方均是不服,那商人自持是朝中马廷鸾大人之亲眷,也不卖帐,一纸诉状直接告到了刑部。贾芸没想到那商人竟然明知其为贾府之人,还敢继续向上申诉,也将其反告至刑部。而潜说友坚持此事只是地方治安案件,认为刑部不必介入,刑部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便转呈皇上。
“屁大点事也要上奏。这个陈宗礼,胆子越来越小了。”我有些恼怒道。
全玖笑道:“官家,这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是吗,玖儿,说来听听。”
“说小呢,就是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一个姓贾的和一个姓马的因赌博引起纠纷,进而到斗殴,双方不服,继续上告。说大呢,就是朝廷两大重臣贾大人与马大人之争了。”
“不会吧,这点小事还牵涉这么广?”
“正是,官家,贾,马二人分别代表当今朝中两大势力,虽然贾家独大,但马家有太后背景,也不可小视。”
我笑笑,赞许道:“玖儿,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官家,您这是故意考玖儿啊?”
第194章 皇家科学院
第194章皇家科学院“官家,玖儿认为,这种事情可以好生加以利用。”
“为何?”
全玖斜视我一眼道:“官家是明知故问吧。无论如何,这贾家和马家之人都是违反了我朝之律法,而且他们一个姓贾,一个姓马。至于贾大人,马大人否参与其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家可以借此机会敲打下他们。玖儿虽然不懂朝政,但也清楚贾大人,马大人都是朝中权贵,而且他们似乎,似乎并非绝对顺从于官家。”
我略显惊讶道:“这个玖儿怎么知道的?”
“官家,常到御书房议事的可没有这两位大人啊。”
全玖所用的“顺从”一词”或许不够恰当,但至少可以看出,这贾似道和马廷鸾和我走得不是很近。全玖的理由简单直接,反倒显得我的问题问得有些白痴了。
这半年来,不仅我在进步,全玖同样也在进步。后宫之中并非只有太后谢道清一个女强人了,自全玖帮我审阅整理奏折以来,也渐渐明白了不少官场之道。
我点点头道:“玖儿说得不错,朕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那依玖儿之见,这份奏折该如何批示?”
全玖想了想道:“不必批示。”
不批复就等于将球又抛回刑部,既然陈宗礼陈大人不愿得罪贾,马两家,我也就装作不闻不问了。两家之人势必不愿善罢甘休,那就让他们继续去纠缠刑部吧,最好是越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