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农家小调苏春 > 第12部分(第3页)

第12部分(第3页)

之后过着了几天,楚戈赶镇子去了,楚安带着小香儿去了田间,家屋里就剩着秀娘一人儿,她把俩新竹筐子放着墙边,这是刚着去洗衣,顺过拿着笸箩晒好的山蘑跟人家换的竹筐,她总不能老借着人儿六嫂家的使。

再着下趟也好给楚戈多上着筐竹笋去卖,秀娘把洗好衣裳放着小木凳子上,取着一件抖搂开好着搭晒。

她琢磨着等竹笋在镇子叫的响了,就喊上刘氏和着她家四个丫头一起,好着多挖些笋子,把个镇上的馆子都给包圆咯,凑着伙儿两家一起赚。

早先她见着镇子不大,以为跟下阳村差不多,其实楚戈才着说了,那天带着她去的是镇子的前门,再往着深里过又是不一样的地儿,反正就是个大地界。

秀娘心念叨着正晾着衣裳,完着听得有人儿敲门,“谁啊?”

门外顿着下的,一个甜嗓的声儿传来,“嫂子好,楚哥在么?”

秀娘寻着打开门,一个穿着白底碎花衣裳的大姑娘站在外边,大眼儿小嘴儿粉面皮,俏模样透着水灵灵的。

瞅着这姑娘打扮的清丽,她笑笑的,“妹子是?”

这姑娘没回的,“嫂子,楚哥在么?”

秀娘说的,“哦,他去镇子了,你可着有事么?”

这姑娘笑了的,“我是来取前个儿楚哥儿在我那借的灯笼。”

秀娘明着了,原是赵婶儿的家里人,“我说咋瞅的妹子那熟眼儿,早莫间婶子来的时候我还见过你咧。”

刚瞧着这姑娘那身白底碎花的衣裳她就有点念象了,原着是那贵喜处的相好,几天前她还见着俩人在墙角角那唠情儿哩。

秀娘笑着请人儿进来,自个儿转过去把俩竹筐提溜开,那油纸糊糊的长筒灯笼正堆着墙角,她提起灯笼回过身,见人儿还在外站着,心想着人儿妹子薄面不好过屋,就拿着灯笼送到门前。

这姑娘接过灯笼,“嫂子说的啥,哪个赵婶儿?”

秀娘愣登了下,人儿这问着她倒不知咋说了,难不成还有好多个赵婶儿,“这灯笼不是搁婶子那借的么?”

这姑娘转过长筒灯笼,笑的轻柔,“嫂子难道莫瞅着,这灯身上写的可是个郭字。”

秀娘瞧着眼儿的,还真是个郭字,想想她笑着,“婶子娘家姓郭?”

这姑娘直瞅着秀娘,“楚哥儿是跟我借的灯笼,他那天和着我说叨的时长了,见着天晚,我才给着他灯笼的。”

秀娘笑笑的,“哦,赵家妹子,那还真是谢谢你了,好着有你这灯笼楚戈才好赶着回家。”

这姑娘僵着笑了,突的火了说,“你是真不知得还是装糊涂,我可着不姓赵,我姓郭,我是……”

秀娘可着想起衣裳还莫晾起来,再卷着怕是要起皱了,她忙着说,“诶,妹子,这灯笼你先拿上,进来坐会儿的。”

“诶,不是,我这,我这还没说呢,我是,我是……”瞧着秀娘笑笑的就回着院里晒衣服,门没关上,这姑娘急着吵吵的,这人儿咋就不闻不问咧。

人儿自顾自的抖搂衣裳全着莫听见她说话,这会儿的过来几个好事的婆姨,盯着这姑娘直瞅的,她来回转着脸避开了,直瞪了秀娘一眼,气得一跺脚就走了。

那几个婆姨还定定的看着那姑娘,见着是从楚戈家门走的,“哎她姨,你瞅着那是谁啊?”

秀娘在院子里晾好楚戈的一件褂子,扥扥衣角翘了嘴角,郭荷花么?

第二十七章荷花

杨家婆姨肩上架着扁担吭哧吭哧的,一手一个抓着前后俩木桶走着,这是刚打的小溪水可着别洒了,一会做豆腐还得要不少水咧。

走着一处了,杨家婆姨直着身弯下膝盖,慢慢的把木桶搁着地上,前头拐着弯的就要上台阶了,在这点的可着歇歇,完着再端着劲一路回着家去。

杨家婆姨低着脖子钻过竹扁,扯着袖口抹汗,手上扇着风,过着会儿的瞅见对过来着个人儿,“哟,荷花妹子,今儿咋又过着村来了……”

她这边喊的情高,人儿那边甩这个灯筒子就过了,连正眼儿都不带瞧她的,杨家婆姨咧着个嘴,自个儿都觉着傻,她这可真成了腆着个热脸贴冷门的了。

好着这会莫人,要不可招笑了,杨家婆姨绕过扁担,抓着木桶直起身,走时朝人儿那方向嚼了句儿:有啥呀,不过是有个当村长的爹,眼儿还长头顶上了,该着楚戈不要你,哼!

得,杨家婆姨是蓄着气了,可着人儿荷花妹子也是炖着火哩,该着谁都不搭理。

其实人儿荷花这火早在几天前就堵上了,那前儿赵婶儿来清帐是她讨说的,要着就是叫那女人(秀娘)闹起来,人儿都能为着件衣裳吵吵了,要是听着楚哥还欠着外帐那还不恼着回娘家去。

那天赵婶儿是跟着她打包票,说着定叫秀娘着了火,叫着她搁旁守着瞧热闹,可着到最后还不是赵婶儿自个儿备不住撒了气,还要了楚哥立马还账。

好着是她叫着赵婶儿宽下几日,人儿才叫着贵喜去报信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