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那么多演员,虽说顶级的基本没有平替,但作为一个重生的ip,实际上顶级演员换谁都可以,反正都是从头开始。
导演方面更不用说了。
路平安自己就是最大的保障。
也就是他现在对完整拍摄蝙蝠侠三部曲没那么大兴趣而已。
他对三部曲更看重的其实还是经济上的收益。
当然,可以少一事,多一些保障,那肯定是得做一做的。
所以和韩三品说这事儿,一是为了让电影在国内制作部分得到一些绿灯。
另一方面也是想真要出事,让中影出面,从更高层次和华纳展开沟通。
明年中影就会和华纳、横店几天成立华纳在国内的公司,华纳借此会进入国内制片和发行市场。
有这一层关系在,华纳方面做事也会有更多考虑。
实际上上次巴里梅耶和路平安见面,路平安就觉得这大概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的。
不管有没有,这层关系把他落实一下,对路平安来说反正没坏处。
韩三品听后,直接表态:“合同清爽,华纳想进军国内,这方面肯定要考虑,一会儿我打个招呼吧,但不保证真的不会出事。”
“如果对方真要搞事呢?”
“别的地方管不着,但在国内的业务他们别想好过了。”
韩三品很是硬气。
虽然现在只是二把手,但并不是没有大手段。
当然,能协商就最好,华纳毕竟是好莱坞八大,好莱坞和国内的量级是一个天一个地,2003年的现在,国内各方面想硬其实不容易。
两人把事情通了个气,接着就开始聊怎么合作。
对韩三品来说,电影要是做成合拍片是政绩的表象,促成更多层面的交流才是真收获。
他说了需求,路平安也给出了合适建议,那就是“合拍”。
目前中美合拍片其实不新鲜。
80年代的《末代皇帝》就是合拍片。
只是那时候的合拍片都是中方协作拍摄为主。
到了00年后,合拍模式成了以民营公司主导,双方从资本、人力、物资上叠加,这个阶段片子里出现的国人基本都是打酱油的。
到2010年后,合拍才进入“联合造船”模式,双方从创意、剧本阶段便开始介入,然后慢慢的中方资本开始成为主导。
目前路平安和韩三品提出的便是中间阶段。
既只参与投资,并在制片场地、人力以及个别打酱油角色上获取权利,其余的依旧是美方主导。
《蝙蝠侠1》比较特殊,里面都不太好塞黄种人。
原片中的黄种人面孔只有个别几个,除了三两个打酱油的外,戏份最多的是大boss“雷肖古”的替身。
但那个情节是“影舞者联盟”,是霓虹忍者风格,又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