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牺牲不可谓不大,可若能换来西岐的安宁,为咱们争取到休养生息的时间,也算值得。只是这钱财的筹备、土地的交割,都需谨慎行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变故。”申公豹目光沉沉,望向营帐外,心中满是对西岐未来命运的担忧
。
伯邑考神色凝重,目光在营帐内众人脸上逐一扫过,而后将视线定格在申公豹身上,缓缓开口:“军师,既然已决定委曲求全,以钱财土地换取大商退兵,那么这求和之人的人选便至关重要。”
他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继续说道:“此人既要能言善辩,洞悉大商君臣的心思,又需有足够的胆识与气魄,在那虎狼之穴中从容应对。稍有不慎,不仅求和之事会功亏一篑,还可能激怒大商,让西岐陷入更深的危机。”
伯邑考轻踱几步,双手背于身后,分析道:“若是派位高权重之人前往,大商或许会趁机拿捏,提出更苛刻的条件;可若人选分量不足,又难以显出我们求和的诚意,只怕帝辛根本不予理睬。”
“所以,我认为挑选求和之人,必须慎之又慎。军师,依您之见,谁能担此重任?”伯邑考目光炯炯,期待着申公豹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
申公豹神色凝重,环顾一圈帐中神色各异的诸侯,缓声道:“诸位,这求和使者,必须是个举足轻重之人。他去,不仅要能展现咱们求和的赤诚之心,更得在大商朝堂上,有分量让帝辛重视。”
他微微眯起眼,目光中透着审慎:“这人得能代表我们众位诸侯,一言一行,都关乎西岐乃至整个联盟的兴衰。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周旋中,为咱们谋得生机。”
申公豹话音刚落,营帐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众人皆面露思索之色,空气仿若凝滞。突然,不知是谁的目光率先投向伯邑考,像是点燃了导火线,刹那间,众诸侯齐齐把眼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
年富力强的诸侯王,原本紧拧着眉头,眼中满是忧虑,此时目光定在伯邑考身上,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与信任。
年迈沉稳的诸侯,一直手捋胡须,神色凝重,此刻亦是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对伯邑考的认可。他心里清楚,伯邑考身份尊贵,为人又贤德,是出使大商的不二人选。
而向来急性子的诸侯,更是直接开口:“依我看,伯邑考公子去最为合适!公子身份贵重,能彰显咱们的诚意。又素有贤名,定能在大商朝堂上据理力争,为咱们争取生机。”
一时间,众人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对伯邑考的信任与期待。伯邑考被这齐刷刷的目光注视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去大商,九死一生,可看着诸侯们信任的眼神,又深感责任重大,不容推辞
。
伯邑考顿时大惊失色道,我不行的,我不行的,众位还是另外推选出一个人吧,
这时其中的一个诸侯道,现如今我们是在西岐城,然而在西岐城中大公子你的威望最大,还是你代表我们众位诸侯出使大商比较为好
这时,众位诸侯先是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那眼神中透着几分认同与决然。紧接着,便齐刷刷地点起头来,口中纷纷应和道:“嗯,不错,他们所言极是,确有道理啊。”声音在营帐内此起彼伏地响起,虽带着无奈,却也有着一种达成共识后的坚定。
一位年长些的诸侯缓缓站起身来,环顾四周后,语气诚恳地说道:“伯邑考公子向来德才兼备,为人稳重,又深得民心,由他代表咱们前去求和,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且公子身份尊贵,足以显示出咱们西岐求和的诚意,想必大商那边也能高看几分呐。”
其他诸侯听了,也纷纷附和:“正是如此,当下也唯有公子能担此重任了,为了西岐的安稳,还望公子莫要推辞呀。”话语间满是殷切的期望,众人皆将希望寄托在了伯邑考身上,只盼他此行能顺利化解这燃眉之急。
只见姬发一脸诚恳,眼中满是对兄长的敬重与信任,他快步走到伯邑考身前,双手紧紧握住伯邑考的手臂,语气真挚地说道:“大哥,这求和之事,怕是非你莫属了呀。你瞧瞧,在场诸位诸侯都这般期许,那可是众望所归啊。”
姬发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遗憾,接着说道:“弟弟我心里其实也很想挺身而出,替西岐担下这份重任,去那大商周旋一番。可我心里明白,论起能言善辩、沉稳持重,还有那让人信服的魅力,我着实比大哥你差了许多。”
“大哥你向来温润如玉,才德兼备,走到哪儿都能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敬意。你去的话,定能凭借自身的风范与智慧,说服那商纣王,为咱们西岐求得一线生机。”
“弟弟我就在这西岐城中,等着大哥你平安归来,盼着你带着好消息归来呀。”姬发目光坚定地看着伯邑考,眼神里满是对伯邑考的支持。
申公豹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认可,紧接着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由大公子伯邑考前去求和,确实是再好不过了。大公子身份尊贵,乃西岐之嫡长子,在诸位诸侯乃至整个西岐百姓心中,都有着极高的威望。”
“此次他亲自出马,前往大商谈判,足以让商纣王看到咱们西岐对这次求和之事的重视程度,知晓咱们是怀着十足的诚意而来。”
“大公子才德俱佳,言辞不凡,面对大商君臣,定能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陈述咱们的诉求,尽最大可能争取有利的条件,为西岐换来安稳。”
“况且,大公子的风范与气度,向来为人称道,想必也能在谈判中赢得几分好感,让大商那些人不敢轻易刁难。如此这般,咱们西岐这求和之举,成功的希望便又多了几分呐。”申公豹言辞恳切,看向伯邑考的眼神里满是期许,仿佛已然看到了此次求和成功的画面。
伯邑考听闻众人之言,脸上原本平和的神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无奈,亦有几分抗拒。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此事干系重大,并非我能轻易应允的。我需好好思考思考,毕竟这一去,前路莫测,关乎着西岐的生死存亡,也关乎着无数百姓的身家性命。”
他微微叹了口气,环顾了一下营帐内众人满是期待的目光,接着说道:“我明白大家的心意,也知晓这其中的利害。但我着实得权衡一番,这样吧,我今天晚上会仔细思量,然后给你们一个答复。”说罢,伯邑考便转身,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缓缓走出了营帐,只留下众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伯邑考独自一人走到营帐外,背着手,在月色下踱步,眉头紧锁,暗自思忖着。他心中如乱麻般纠结,暗暗想道:“若我真应下了这求和之事,前去大商,那岂不是自投罗网,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呀。”
想起父亲被囚于大商的遭遇,伯邑考心中就满是担忧与恐惧。父亲本是为了西岐,前往大商周旋,却不曾想被困在那里,至今都没能回到西岐。自己如今若也踏上那条路,谁能保证不会重蹈覆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