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架子上有热气球模型,有诸葛连弩模型、有龙骨水车模型、有转轮水车模型、有抛石机模型、还有火铳火炮模型等等。
这些是各研究所研究出的成品、半成品。很多东西刘厚暗中参与设计。刘厚有空就会拿这些模型琢磨琢磨,看哪里还能加以改进。所以这些东西都不是简单的摆设,是有大用途的。
张星彩看到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马上两眼又亮小星星了。
“小阿斗,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好像很好玩的样子。是玩具吗?你的左师傅还会做玩具啊?”张星彩拿起一个个模型爱不释手地玩起来。
“小心点,别、别弄坏了。”刘厚连忙上前想制止她。
张星彩正一手拿着一门火炮模型一手拿着一具诸葛弩,见刘厚扑过来,一转身,将后背对着刘厚,嘴里还说:“哼,小气,不就是几个玩具吗?借我玩两天不行吗?”
这时候,关银屏也过来,双手捧起一架转轮式水车,道:“真是做工很精致啊,这个我看过,在江边有,很大很大的,叫什么什么水车是吗?这个做得那么小,竟然和那个大大的水车一模一样。咦!还能转,真好玩。”
关银屏轻轻拨动了一下水车的转轮发现了这个转轮竟然转动了起来,不由得惊奇地发出轻咦声。
张星彩听到声音,将小脑袋凑了过来,两眼发光,对刘厚说:“小阿斗,这个很好玩,我也要一个。”
刘厚那个汗啊,他这个模型是实物按比例微缩的版本,各个零部件都齐全,而且和实物是一样的。可以说,和实物唯一不同的就是尺寸大小。这个东西制作起来可不简单。不像玩具那样,大概有个模样就行了。
“这个,这个……”刘厚不由得为难起来了。
“什么这个那个,男子汉大丈夫,怎么那么小气。”张星彩道。
遭到小萝莉鄙视的刘厚只好无奈道:“行行行,回头我叫工匠给你们一人造一个,只是,你们都看到了,这个东西造工精巧,结构复杂。造起来是很麻烦的,你们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
“没问题,多久都能等。这才爽快嘛。”张星彩说着就想用手拍拍刘厚的肩膀,这时候才发现手上还拿着东西,只好讪讪地放下来。
刘厚偷偷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心想,幸好她们看中的不是龙骨水车,否则就更麻烦了。可怜我研究所的工匠,宝贵的时间却要为这两个小萝莉造玩具。嗯,回头叫他们找个学徒负责造这个玩具,权当让他练手。反正也没说什么时候交货。就让那个学徒慢慢练熟手艺好了。
这样一想,刘厚心里就好受多了。刘厚这几年从流民中大量招收各类工匠,同时也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少年,加以培养。
除了叫他们读书识字外,还教授左慈和葛玄整理出来的各种数学、科学知识。学完这些基础知识后,有部分少年又被分配到各个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例如,喜欢医学的,被分到医学院,由华佗、张仲景等名医轮流给他们上课,学习医学知识。
喜欢木活的,会跟着马均的团队,系统地学习各种木匠知识。当然,木匠的技能只是基础。他们还会学习设计各种复杂的木制器械、用品。
其中各种水车、弩机、抛石车就是马均团队的研究重点。马均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气氛后,再也不舍得走了,一头就扎入到这里的研究院中,开始各种研究。
刘厚当然不会浪费这样的人才,直接调来10名熟手木匠、5名铁匠作为他的助手,组成一个研究团队,由他领导。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改良诸葛弩,马均认为可以使诸葛弩射程更远,发射速度更快。
还有其他少年,分别被分配到造船、冶炼、锻造、造纸、印刷等研究院继续深造。刘厚给他们起了个时髦的名字——研究生。
第十三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二)之抽水马桶
第十三章张姥姥进大观园(二)之抽水马桶
对于“厚”字,目前流行在刘厚班底的文臣武将中主流的说法是小公子和乃父一样宅心仁厚,因此以“厚”为记。也有人用什么“厚德载物”之类的易经专业名词发表一番高论。
只有刘厚自己知道这个“厚”字的真正含义不过就是为了不忘却的纪念。不过刘厚小小年纪却得了个“厚德先生”的名号。
至于“庐”字好解释,大家都认为是刘厚谦虚的表现。这样的一座高楼,明明可以称为“广厦”,却被命名为“庐”,你看看,你看看,小主人多么的谦虚,多么的低调。
他这样命名不过是按照开平碉楼的传统习惯而已。不过刘厚却认为是装b的表现,明明是多层小洋房,却要叫“庐”简直是装b的极致。不过古人好像对这样的装b行为很受用。他也就乐得尊重传统了。
这样的碉楼一共只有七间,按一定的阵型排列在“工业部”中心地带,彼此间可以形成互相支援的局面。如果要进攻其中一间碉楼,必然会遭到相邻几间碉楼的火力打击。当然,刘厚的主碉楼是被其他碉楼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的。
这几间碉楼和那条道路,几乎用光了这3年水泥厂的所有产量。其他平民住的房子还基本上是用传统的方法,烧砖建造,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还是住木、草为材料搭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