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我最爱的霖哥,当真是只打高端局啊。”
此时。
被郭导亲切称为“只打高端局”的李景霖。
正在努力的工作。
在李景霖尚且不知的时候。
一个“高端局”的特殊任务找上了门。
就在之前的会议中,李景霖充满年轻人视角的话,让旁听会议的作曲系主任刘敏之相当感慨。
感慨着现如今的时代,90后00后也终于开始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支柱。
“哈哈,算了,不想了,我们这群老家伙啊,只需要相信这些小家伙就行了!”
面对着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景象,颇感时光飞逝。
自然也有些落寞。
但刘敏之很是洒脱。
甚至哼唱起了小曲儿。
翻开了近期的业务安排。
从文件档案夹中,翻开了一个被标记为“重点”的项目。
一部主旋律的电视剧,名为《觉醒年代》。
刘敏之知道,这个项目,制作方是十分认真的。
从演员的挑选,再到历史的还原,剧本的打磨,几乎全都是以“内容为主”。
配乐,自然也需要在行业内精挑细选。
于是,这任务书,便送到了国内几家一流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主任手里。
似乎是正在筛选着合适的配乐团队。
刘敏之看了看项目报告,脑海之中突然回想起了李景霖在会议上说的一句话。
“或许很多人忽略了,那些先辈们,不只是前辈,也不是什么长者。”
“他们光辉的时刻,恰恰就是青年,就是年轻人。”
原本。
这样的任务,真的是很难交给年轻人来领导的。
毕竟,对很多人来说,这第一时间的下意识,便是认为“任务实在是很重要,必须要由稳重的,经验足的,富有威望与地位的人才能领导”。
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在四五十岁往上。
毕竟,华夏还是有句话的。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年轻人很有冲劲儿,很有莽劲儿,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也容易给人以“不牢靠”的印象。
但恰恰。
刚刚结束会议没多久的刘敏之,突然觉得。
这《觉醒年代》。反而需要年轻的创作者们。
因为。
在这个觉醒的年代中,最先觉醒的,便是这群知识青年。
那时候的伟人们,也大多都是青年!
配乐,是最容易体现一个人,一部剧,情绪上的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