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的世界,处处都充满了美。”
轻轻摇了摇头。
李景霖缓缓诉说起来。
这诉说的东西,让不少音乐家们似乎感觉到了。
感觉到了李景霖与自己的不同。
“看,我会穿着顺滑的睡衣,从绵软温暖的被窝里醒来,踩着舒适的拖鞋,美滋滋的洗一个澡,清爽的过一个早晨。”
“我会看到制造睡衣,被子,拖鞋的工人们在车间里的情景,感谢他们的贡献让我享受到了美好的生活,而他们通过劳作,创造价值,也会让自己的基本生活质量上升。”
“我能看到南水北调,看到国家的大型工程,让我能够以廉价的成本,用质量上乘的清水在每一个清早都能如此舒爽,也能看到世界各地缺水的人群,同情他们之余,也能感叹自己的幸运。”
李景霖缓缓的诉说着。
而这些话,让这些音乐家们,也感受到了一种来自于心灵的触动。
虽然他并没有提,他音乐中,生命力的由来。
但似乎,已经开始能够明白了。
和自己相比,李景霖,更像一个活着的人,更像一个在生活的人。
“吃着美味的早饭,度过忙碌的一天,我能感受到我在工作后,能够用自己的作品,去愉悦一些人的身心,抚平他们的劳累,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分享出去。”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寻找【美】之下的残缺,并且为之付出,创造最新的美。”
“比方说,我能看到当初我们在贫困山区建的小学里,孩子们终于可以坐在教室里,用现代化的教具设备汲取知识,眺望未来,这也同样让我感受到了美。”
说到这里。
李景霖感叹了一声。
“世界从不缺少美,我们需要降低感受美的阈值。”
“感受美,表达美,并且发现美背后的残缺,然后去创造美,这是艺术家最应该做的。”
“或许,你觉得平平无奇的日常,就是别人做梦都难求的天堂。”
美学体验!
众位音乐家对视着。
豁然开朗。
现代人。
对于美学的体验。
是愈发的贫瘠。
自然无法让艺术迸发以往的那种生命力了。
何为贫瘠呢?
便是感受美的阈值变的高了,而且,不愿意降下来。
为什么那些遭受苦难的音乐家,往往能够创造出更加震撼人心的作品?
正是因为他们审美的阈值低,他们觉得,平凡就是幸福,普通就是幸福,或许只是饥饿中的一碗剩饭,都能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感。
在音乐艺术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
那是挣脱了思想的束缚。
而文艺的发展,带动了技术领域的飞速进步,这些技术,又服务于人,给与了人们更大的幸福感。
那时候的发展,改变了人类。
比方说,就在文艺复兴时期,现代医学的解剖的发展,纠正了以往的愚昧与错误,为药物发展提供了思路,自然也解决了一些困扰当年人类的病痛。
而那一代的人,自然便会因此感受到幸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