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一笑。
“这姑娘的确还挺有意思的,有点东西。”
“继续继续!”
很快。
面试便继续进行。
一连面试了几个。
问题也是各式各样。
“JosefSuk的作品需要在演奏技法上做哪些东西,能使得它们更符合20世纪音乐的特点?”
“你觉得现如今的演奏家在情绪,音色,叙事表达,以及技巧方式上,与上世纪的演奏家有怎样的本质区别?”
期间。
有张毅教授十分满意的,也有方平教授十分满意的。
但李景霖却一直不置可否,给出的评价也比较一般。
直到一位看上去有些木讷的男生走进来后。
李景霖才又露出了比较感兴趣的表情。
“如果伱演奏李景霖的作品,《威尼斯狂欢》,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诠释?”
木讷的男生抬起手挠挠头。
看上去愣呵呵的,有些不太聪明的样子。
“我不道啊。”
“。”
几位老师微微一麻。
这么诚实且直白的“我不道”,的确给各位老师弄的一时之间有些不太会了。
“就每一次拉琴的心情都不同,所以,理解和表达上肯定很难说出这个这个具体的。”
木讷的男生紧皱着眉。
似乎是想极力表达自己的那种感觉。
但仿佛搜肠刮肚,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表达。
于是,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开了口。
“嗯,对,就是这种,你们懂的!”
“。”
张毅教授和方平教授对视一眼。
有些无奈。
这位男生在复试的时候表现的十分优秀。
比不上许欣。
但绝对是前五的存在。
原本是觉得,这个学生不错。
可是此时这么一回答,反而觉得有点没底了起来。
“也就是说,你每一次对作品的诠释都不同,都是在你对作品解读,理解后,根据你每一次表演时的心情,来做出不同的诠释?”
李景霖顿时来了兴致。
忍不住追问了起来。
“嗯,好像是这样的!”
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