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难道还有什么深意不成?
或者这里面藏着什么咱不知道的学问?
要知道,前几次惟庸出的那些题,一开始不也是让人一片哗然吗?
最后不还是通过了?
这说明惟庸虽然有些玩闹,但至少不是胡来,更不是拿大明科举当儿戏。
不过,如果说前几次的题,朱元璋勉强觉得还能沾点边的话。
那么这次的题,朱元璋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他甚至特意跟那些官员再次确认了一遍。
这题确实是胡惟庸亲手写的,一字未改,他们直接拿过来的。
这可怎么办?
朱元璋真心感到为难了。
作为一个从大字不识走到如今的皇帝,朱元璋的学问都是自己慢慢学的。
可以说,朱元璋骨子里既有对知识的向往、对有本事、有学识之人的尊重。
但同时因为出身草根,又有着一股子要把读书人踩在脚底的恶趣味。
毕竟看着原本高高在上的读书人老爷匍匐在自己脚下惶惶不安的模样,朱元璋还是挺爽的。
这,是由朱元璋的出身所决定的。
但,胡惟庸,在朱元璋的观感之中,就有些不一样了。
无论朱元璋心里怎么想,这个担任过他宰辅,被他亲自推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子的人,确实是有本事的。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本事。
哪怕如今没在宰辅之位上了,这不,交到他手里的差事不照样办得漂漂亮亮嘛。
更何况,如今二人还要成为二女亲家了。
这关系不就又近了一层嘛。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本能的觉着,十有胡惟庸又在用考题搞什么东西了吧。
想到这儿,朱元璋厌恶地看了阶下那一应礼部官员一眼。
“尔等先回去吧,咱待会儿把惟庸叫来问问再说!”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心里一寒。
天啊,他们竟然直接向皇帝告状了,结果陛下却选择先把被告叫来私下询问、聊聊?
同样是朝臣,同样是官员,这圣眷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不过,无论他们心中如何嘀咕,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
他们只能乖乖地离开!
而送他们出宫的宋利,并没有回宫,反而在宫门外上了马车,直奔礼部而去。
他得去找胡惟庸胡大老爷呢!
毕竟,陛下还在等着胡大老爷的解释啊!
朱元璋此刻真是好奇,胡惟庸到底能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解释。
虽然这题在他看来越来越有趣,但怎么看都不像是正经的科考题啊。
惟庸可不能给大明弄出个笑话来,那就有些不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