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不愿意了,说她一直吃,咋就有毒了。
两人赶紧走了。
这一排几乎大差不差都是这些,还有人面前摆几个鸡蛋。
再往里面走,就是中心区域了,成排的用木板支起来的摊位,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摊位两两相对,有四排。
第一排是卖豆制品的。
豆腐她在王哥家订乎好了。
但王哥不做干豆腐,小寒买了10斤。干豆腐贵,1毛钱一斤。刚装好就遇上了苏大叔一家。
苏大叔买了2斤。
黄艳秋等苏大叔走了,买了3斤。
最后剩下点半张的,掉角的,给她便宜二分钱,黄艳秋全买了。
卖干豆腐的摊主早早地收了摊,高高兴兴地拎着板和秤走了,惹得旁边的人一阵羡慕。
里面一排是卖鱼的。
卖鱼的只有一家,听口音也不是本地人。木板上摆着的全是冻鱼。
小寒只认识带鱼,其他的鱼都不认识是啥,问了一下,是黄花鱼还有鲅鱼。这些都是海鱼。
卖馒头的李姐给的那两条带鱼,她拿回来了,用小筐吊在房檐下冻着呢,她打算等于千岩回来了一起吃。
她不会做鱼,她估计于千岩也不会做。这些冻鱼就不大想买。
黄艳秋也不会做,但她婆婆会呀,她每样买了三四条,她的麻丝袋也派上用场了。
这个鱼摊,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有钱买鱼,不如买肉。就是买点豆腐也比这个强。
再里面的相对着的两排是卖肉、鸡这些的。
这些都不用在集上买。
略过。
围绕着这些大些的摊子,旁边就又是放在地上摆摊的。
两人吃着糖葫芦继续肩并肩逛着大集。
人声嘈杂,牲口嘶叫,各种味道混杂。
雪下得更大了。
逛了一大圈,小寒买了点晒山楂干,小干红枣,准备泡水喝。
毛磕和花生的摊子前异常火爆。
但是买毛磕的多,买花生的人少。毕竟炒花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