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凯申物流董事长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你还记得有佛门来了一个老和尚说要给我们每人十年功力,然后就给我们每人发一个发光的珠子,硬给灌进肚子里去,我还以为是什么放射性物质,结果身体有点和以前不一样,不过不知道不一样在哪里。恐怕就是给我们这个能力吧。”李笑梅想了一下,回答道。

“他们为什么要给我们这个能力?”常弓很疑惑。

 ;。。。 ; ;

第一章 永乐十六年和天顺二年

永乐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418年,三月,庆寿寺。

这里是道衍,也就是永乐大帝的第一谋士黑衣宰相姚广孝的修行的场所,他在此居住长达20年之久。

姚广孝,字斯道,江苏长洲人,是明初著名的高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和诗人。他14岁时在妙智庵出家,法名道衍。明洪武三年,姚广孝跟随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从此步入了辅佐朝廷的政治生涯。洪武十三年,他与朱棣一同前往北平镇守,并居住在王府西南方的金元名刹庆寿寺中。姚广孝每日往返于府、寺之间,与朱棣共商大事。在他的劝导下,燕王朱棣借着惠王削藩之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下建康,取得了政权,被明成祖授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的高爵。姚广孝拒绝了明成祖为他修建府第的美意,继续住在庆寿寺中,并且相继参与了《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从而成为明成祖年间的一代勋臣。

而今,这位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即将走完他一生最后的时光。

大明的皇帝,朱棣,永乐大帝御驾亲临庆寿寺。

明成祖朱棣,在道衍的帮助下戴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白帽子,他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是个残暴的君主reads;。但同时,他也是知恩的人,不像他的老子那样几乎把功臣满门抄斩一锅端,陪他靖难的功臣后来都得到善终。

如果常弓和李笑梅他们穿越到的时代是靖难时候,说不定就回到明朝当王爷,不回去了,这位可是一个好老板。

御医告诉了朱老四道衍的病情,今天他是来送这位神秘的和尚最后一程的。

两人相谈甚欢,朱棣赐金睡壶,一如平常般恩宠,而道衍也一如平常般恭敬。只是,朱棣对这个无欲无求的和尚总有一丝愧疚,在所有臣子里面,他的功劳最大,可是要的却是最少。

朱棣希望为他做点什么,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所以朱棣开口询问道衍有何心愿未了。

道衍在很长的一段沉默之后,他开口了。

“请陛下放了溥洽。”道衍说。

溥洽是建文帝主录僧,相传只有他知道建文帝在哪里。

“朕依你。”朱棣想也不想就答应。

靖难以来,尸山血海里登上的宝座,他是皇帝,他是胜利者。就算朱允炆活着又怎么样?他能带着一支军队夺朕的天下吗?

宽容来自于自信,那个答案对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谢陛下。”

道衍顿首称谢。

“那些酸儒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师,你也心软了。”朱棣笑道,这个和尚杀伐果断,根本没有一点慈悲为怀的样子,不过却很对军伍里成长的朱老四胃口。

“贫僧的心肠一向很软,天下人只知药能救人,却不知刀子救的人,要比用药救的多。若是杀一人,能救十人百人,即便是要贫僧下地狱,我也百死不悔。”道衍的脸在黑暗里,有一种决绝的味道。

“所以,大师选了俺。”朱棣想起第一次看见道衍的情形,那句让他心跳加速的“白帽子”。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道衍合十一礼。

“好在,俺虽然读书不多,却终究没有让大师失望”朱棣笑道。

道衍一笑,又和朱棣交谈了几句,结束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

回到自己的僧房,道衍在蒲团上打坐,他依然隐藏在黑暗里。

他不是喜欢黑暗,只不过他的眼睛就在刚才开始,就看不见了,屋里有没有光,对他都无所谓。

即便身处黑暗,他的心中光明。

“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呵呵,我何须争辩。”道衍的神情一如既往的倔强,就像当年那个即便受伤也绝不后退的青年,他从未老去。

“郑公公已经第五次出海了吧,这次天方教会给我们什么答复呢?”

道衍的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张三丰该头疼的事情,我该去了。”

数日后,三月十八,道衍圆寂。

********************

天顺二年,武当山后山一处茅庐。

那是张三丰亲自搭起的住所,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张神仙显然不是搞建筑的料,这座茅庐盖得四处漏风,下起雨来更是让到处漏雨。

好在这晚没有风,也没有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