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匡政之路全文阅读 > 第190部分(第2页)

第190部分(第2页)

罗中令先接过关于谢强生意见的记录,仔细地翻了一遍,然后放下来,默然了一会才开口道。

“谢强生是乌州市人,7年考入升州大学社会学系,2年进入乌州市工作。后来三十四岁成为虚子县县委记,91年调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一待就是八年。苏望,你知道他县委记是谁提来的?又是谁把他调到省委的?”

“不知道。”

“楚材记。”

苏望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缓缓地摇头道:“真是想不到。”

“楚材记当时还是东越省省长,一次到乌州市视察工作,想听取市政府某项工作报告。谁知道当时乌州市负责该项目的副市长前一天拉肚子拉虚脱了,只好由当时担任市政府副秘长,一直跟进该项目的谢强生顶了去。一场报告听下来,楚材记对谢强生赞誉有加,又问了很多问题,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没过两月,谢强生便调任虚子县县委记一职。在任他倒是干得不错,也得罪了不少人。三年县委记,市纪委调查了他三回。后来楚材记担任省委记,就把他调到了省委政策研究室当副主任,一直到现在。”

说到这里,罗中令转向苏望道:“当时有传言说谢强生得罪人太多了,让楚材记很是不快,所以就明升暗降调到省里来闲置。开始时大家还半信半疑,但是时间一久,谢强生一直都没动,好像被楚材记给遗忘了,大家便信了。”

看来罗师兄到东越省近两年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情况,连谢强生这种偏冷的人物都知道根底。苏望斟酌了一下,笑着说道:“这个传言我倒是不太信,李记把谢强生调到省委政策研究室。在我看来,磨砺的含义要大于闲置,否则省里还有各市那么多空闲位置,偏偏要安排到省委政策研究室。”

罗中令不由笑了,“就你鬼机灵。去年我就发现了谢强生,他写得几篇文章和规划很有见地。但是有人却说,这人被李记打入另册了,要是起用,恐怕李记心里会有想法,所以我又放下了。”

苏望不由笑了,却突然转言道:“罗师兄,李记在东越省乃至东南地区都很有威望,听说他是个很有魄力的领导,而且也提拔了不少优秀干部。”

罗中令指着苏望道:“你个苏望,看来你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呀。”笑完之后,他脸色变得郑重起来,“到东越这两年,我是如履薄冰,完全不像在荆南省那样敢作敢为了,今天你给我提了一个醒,这人呀,心态一旦保守了,这气势就弱了下去。”

“好了,不说了,我再看看你的报告。”罗中令转而翻阅起苏望的报告。

看完之后,罗中令的眉头紧皱着,许久没有说话。

“苏望,你有部分想法跟谢强生很相近,但是你提得更尖锐呀。”

“罗师兄,因为你是我师兄,很多话我可以直言,谢强生我想他也看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一时不敢贸然讲出来。”

“嗯,你对东越省中小微企业的建议是开源节流,能讲得更详细一点吗?”。

“罗师兄,这开源节流有两方面意思。开源就是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让它们很容易为有潜力的发展项目贷到款,而不是从风险和负担极高的民间信贷渠道。节流的意思是提供政策优惠,如税收、政府扶植资金等,为中小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罗师兄,东越省经商气氛浓郁,思想活跃,只要能够把这两个环境创造好,我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罗中令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会又说道:“嗯,苏望,继续往下说。”

“罗师兄,我个人觉得,开源节流方面,开源是重中之重。东越经济发达,民间资金非常雄厚,可是这些钱如果没有合理的去处,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进入不正常民间信贷,甚至是高利贷和非法集资;进入房地产、期货、等投机市场,很有可能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苏望,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这牵涉到金融政策问题,现在而言,是雷区呀。”

“罗师兄,正因为是这样,东越省就应该率先进行尝试。而且除了民间资金流向问题,我也一直在担心,我国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进的谈判,未来两到三年肯定能加入到世贸组织中去,那么金融市场这一块早晚也要放开。那么现在不着手对金融市场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革,万一到时外国金融机构杀进来怎么办?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吗?我们不能一直做鸵鸟,事到临头了才去想对策。”

罗中令默然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

两人谈了很久,差不多有两个多小时,直到俞巧莲走进房,不满地说道:“你们师兄弟俩谈了这么久,还吃不吃饭了,小哲一直在叫饿。”

苏望不由笑了起来,连声道歉:“俞姐,对不起,谈着谈着都忘记时间了。”

“不管你的事,老罗,你不能这样压榨小师弟的时间,他是来东越办正事的,你看你,把他当部下使唤。”

罗中令也站了起来,笑着道:“老师不是发话了吗,让我们这些做师兄的多给他锻炼的机会,现在是多好的机会。早晚他要走到这个层面来,现在多演练将来肯定有益处。”

“好了,好了,就你理由多,下去吃饭。”

第二天,苏望谢绝了让司马弘相送,只是坐了于久南的车直奔东州火车站。

“老于,作为老朋,我奉劝你一句,离定海远点,离孙纪纲远点。”

于久南眉头皱了皱,有点不敢相信道:“小苏,你的意思是黄翰章没问题,是孙区长在骗我?”

“老于,”苏望沉吟好一会才开口道,“乔记难道会对他的秘品行没察觉吗?这世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东西不是看到听到就一定是真的,有些人不是跟你亲近就一定会对你好。老于,在我的眼里,你是我的朋,但是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这某些人包括孙纪纲,也可能包括黄翰章。”

于久南默然了许久,最后才叹息道:“你们当官的心思有十八道弯,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我知道,小苏,还是你真正当我是朋。”

第二百三十六章东越行五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返工学院(一)

苏望坐火车回到潭州市他没有直接回渠江是因为荆南工学院明天要举行建校四十年庆典,苏望受邀出席这一盛典。IZIL苏望记得自己九年前刚到学校报到没多久就学习过工学院的“悠久辉煌”的历史。荆南工学院成立于59年,当时因为三线建设需要,北方和华东几家大型机械制造厂搬到昭州市和潭州市,为了满足这几家工厂培养技术工人的需要,国家当时成立荆南机械工业学校。达年,晋升为荆南省机械专科学院,达年合并了一所大学电气系,增设了电气自动化系,成为荆南省第一家拥有该专业的大专院校,也改名为荆南省机械电气学院。7年改名为荆南省工业学院,并开始进行“扩编。”最后成为荆南省属最大的一家工科大专院校,不过比起其它省的工科大学以及荆南省境内、属于国家级的工科大学,只能属于二三流的大专院校了。不过毕竟是荆南省属最大的一家工科大专院校,在大专院校扩招和合并大『潮』中,经过这两年几番扯皮和争论,最后方案确定下来了。以荆南省工学院为主,而原冶金部所属的荆南冶金学院、原机电部所属的昭州院、原铁道部所属的潭州铁路学院、原石化部所属的玉陵石化学院、原解放军第三通信学院,这五家被移交给荆南省的院校全部合并,组成荆南工业大学。也就是说苏望毕业的荆南省工学院升格为荆南工业大学,从二三流工科大专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勉强在中南地区混个名号的普一本。与张爱国、王春鹏等几个出席庆典的同学汇合,还没走到大学门口,发现以前那个稍微改一下就可以客串百年牌坊的老式校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很新很气派的新大门,嗯,也很有现代感,因为多了一道电动栅栏门。在大门旁边则卧着一块长石条,面龙飞凤舞地写着“荆南工业大学”六个鉴金大字”只是落款写的有点潦草,苏望几个人辨认了好一会,也认不出这题字到底是哪位名家或领导写的,真是遗憾。苏望几个人在学弟学妹们地注视下走进校门口,看着熟悉的校园,几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泛起忐忑不安的感觉,可能是“近乡心怯”在作怪。王春鹏左右看了一圈,又盯着几个无比青春的学妹看了一会儿,对苏望、张爱国几个人悄声说道:“我怎么觉得心里『毛』『毛』的?”“你会心里发『毛』?”苏望和两个同学对视一眼笑言道”而张爱国则很严肃地向王春鹏说道:“我觉得心里发『毛』的应该是这些可怜的学妹们。”大家不由都笑了起来,笑声惊起路边树权的一只小鸟,也引得路过的学弟学妹们时不时侧面过来。几个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又像是回到当年结伴出去逛街、踢球尽兴而归时的情境,不由笑得更畅快了。校园里到处『插』着迎风飘动的彩旗,路挂着横条幅,面写着各样的标语,如“热烈庆祝荆南工业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热烈欢迎各级领导莅临荆南工业大学!”“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