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点做得好,我代表全体师兄师姐们向你表示感谢。”董怀安面带微笑地说道。
俞巧莲在旁边有点嫉妒地说道:“现在我爸对小师弟是言听计从,我劝他锻炼那么多回,可他没听过一回。小师弟忽悠了他一次就成了。”
苏望笑着答道:“俞姐,那是你方法不对。老师这个人的脾气你还不知道,不感兴趣的事情你说破嘴皮子都没用,要是他感兴趣了,绝对十分地投入。”
大家边吃边聊,很快就吃完了饭。俞巧莲去厨房收拾,把客厅让给了苏望三人。
“董师兄,现在省里上下都在传你十五大后会离开荆南。”苏望开门见山道。
“这个我知道。某些人心思不正,想趁着这个机会搞投机。”董怀安鼻子轻轻哼了一声,“未来几年荆南省的工作重点有三个,一是潭州和昭州的机电设备基地建设,二是郎州市水电建设,三是扶阳、鼎州的风电建设。我跟春生省长交换过意见,他对这三项工作也很上心,将来也会当做重点来做。”
罗中令在旁边接言道:“我相信春生省长不会朝令夕改的,荆南省经济建设战略规划是盘好棋,董书记和我打下了好基础,他能够收获果实,何乐而不为呢?”
苏望从罗中令的语气中听得出他对段春生不是很感冒。董怀安的目光转过来,在罗中令的脸上落了一下,他不由微微低下头去,不再做声了。
“苏望,你认识郎州市的领导吗?”
“董书记,我只认识詹利和书记一个,其余的都不认识,也不熟悉。”
“哦,詹利和,姚老书记培养的人才呀。苏望,你对覃长山书记熟悉吗?”
“不熟悉,不过我听说过他的很多故事。”
“哦。”
“覃书记虽然是华宝省人,但是在荆南工作了二十多年,威望很高,尤其是在组织和宣传这两块。”
怀安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临走时他握着苏望的手道:“苏望,好好干,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
更多到,地址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章 先行调研(一)
下了中巴车,苏望站在富江镇的三岔路口,国道继续向左走,再走大约一公里左右便接上一座横跨曲江的公路铁路混合大桥的右边桥面,直通大江的对岸,向南梁县方向继续前进。看小说就到——沸腾文学——~而一条省道从那里分出,直通渠江县目前的县城渠阳镇。在那里,从南梁县方向过来的右行道也分了出来,接上大桥左边的桥面,过江之后再穿过一个铁路涵洞,在三岔路口前面五十米的地方与国道重新汇合。
三岔路的另一条直接通向富江镇镇区。据说富江镇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朝时就曾经是这一带的县治,到了宋朝却成了军事要塞,县治迁移去了南梁县城。在明朝时县治迁移回渠阳镇,一直延续至今。
三岔路口上立着一块大广告牌,上面却画着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小女孩,满脸灿烂地走在阳光和飞鸽之下,顶上是一排大字“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富江镇以前就是曲江上有名的商埠码头,上连黔中、桂宁两省,下通庸山、鼎州等诸地,通过云泽湖可直通长江和江夏,曾经货物齐集,千帆连云,人称“小江夏”。解放后这里又通了铁路和国道,成了郎州地区南部交通重镇。现在水运虽然没落了,但依然连接着渠江、南梁、舞阳、龙标四县三十多个乡镇,成为这些乡镇通往外界的重要中转站。
繁华的富江镇没有什么几天一场,天天都像在赶场,人流熙熙攘攘。周围众多乡镇的百姓们或乘船、或坐车赶到富江镇,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购入所需的日用商品。
苏望看了一眼周围,三岔路口可以说是富江镇最繁华的地方。除了立广告牌的地方是一个大土包,对面则是富江镇汽车站,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在这里上下客。马路另一边则是一排的门面商铺,门前堆满了各色的商品,从锅碗瓢盆到衣服化妆品,应有尽有。不少商铺门口还放着两个喇叭,拼命地放着这几年流行的歌曲,从《水手》、《选择》到《是不是我不够温柔》,不过放得最多的是《心太软》。站在三岔路口,在无比嘈杂的声音中听得最清晰的就是“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苏望先过了马路,来到汽车站对面,然后顺着人流,从一溜的商铺前面慢慢地向富江镇里面走去。
七月的太阳很毒,但是依然阻挡不了来自各乡镇百姓们的热情。他们有的穿着土布短褂,有的穿着的确凉短袖衬衣,拎着蛇皮袋子,拉着自家的小孩,一家家慢慢地逛着。【——沸腾文学沸腾文学——】有的年轻小伙子穿着t恤,上面印着他们自己也搞不明白的英文字,有的甚至戴着一副蛤蟆镜,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地嘻嘻哈哈从街边走过。偶尔看到一两个穿着很时髦的人,手里拿着一款让人瞩目的模拟手机,站在最显眼的地方对着话筒拼命地在喊,声音甚至快要盖过了《心太软》。
苏望感觉这富江镇的繁华程度甚至要超过义陵县城,但是却有一种乡镇特有的杂乱和一点小家子气。
走到镇里,繁华和喧闹便慢慢变淡。汽车站那边是一水新修没几年的新房子,走进镇里,一眼看去的都是老房子,有明清时代的大院子,有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