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一家人,但要一起合伙做生意,不能稀里糊涂地算账,日子久了会心生嫌隙。
丑话说前头,定个章程比较好。
柳芸就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对大哥大嫂道:“仙草冻的生意估计还能做一个月,之前那些仙草、薄荷以及桑葚都是你们帮着一起上山弄的。”
“而勺子跟碗大部分也是大哥做的,我想,往后这仙草生意成本就不算了,卖的钱咱们对半分。”
说完,柳芸就准备把白天卖的钱取出来。
大哥大嫂连忙拒绝。
“不行,这哪儿行?三弟妹,我俩今天在镇上大致算了个账,这仙草虽不值钱,但一碗能卖五个铜板,一天一百碗就是五百个铜板,对半太多了。”
孟小娥附和,“是啊,我俩每天就干那点活,值不了两百多文,而且三弟妹你麦芽糖的钱忘算了。”
“还有,我跟你大哥就是打杂帮个忙,要不是你把仙草冻做出来,我们哪有机会卖钱?你想帮我们这心意领了,但不能这么补贴。”
听两人说得这么敞亮,柳芸心想,果然没看错人,老大两口子果真人品过硬。
其实她想拉大家入伙,倒还真不是为了贴补,主要是自己在这儿人生地不熟,事事都要自己做,那就太累了,累死也攒不够自己安身立命的钱。
她之前看过一句话——
不会带团队,就自己干到死。
这话太有道理了,所以与其说补贴,不如说是合作共赢。
柳芸斟酌地想着怎么说服他们。
大哥梁大山就已经开口了,“三弟妹,我跟你大嫂的意思,你跟老三拿七成,我们三成就够了。”
孟小娥也点头道:“是我俩想好了,你大哥有空就做点勺子跟竹碗,我们顺带就在那卖了,这样一天也能挣不少钱。”
“的确不少了,一天能买十几斤大米。”
俩人这么坚持,柳芸就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梁少斌。
之前俩人大致说过一次,但没商量到这么细致。
梁少斌居然也点头,“就依大哥大嫂的意思。”
大家都没意见,柳芸就不再坚持。
然后说起老二收鱼养鱼的事儿。
“这活儿看着没卖仙草那么折腾,不用去镇上,但收鱼、记账、养鱼、看鱼、捞鱼,可不是轻松的活儿,且又不好直接从挣的钱里去分。”
柳芸打算按一斤鱼一文钱给他做提成。
梁青水第一次听说这种算钱的法子,用手指头算了算,小声惊呼道:“那我今日收了近两百斤鱼,岂不是要分两百文?这样算,一个月有六两银子……”
柳芸勾唇,“是啊,但今日是第一天自然多些,往后怕是没那么多了。”
梁青水赶紧拒绝,“不成,太多了,都跟大哥大嫂两个人大差不差了。”
柳芸觉得这活儿比大哥两口子的累,而且没有别的开销。
她这鱼卖给酒楼是五十个铜板一斤,扣掉重复使用的油和酱料,还有不少钱可以挣,对于这个利润来说,一文一斤不算高。
她坚决道:“只要二哥能把这鱼养好,做到活鱼供应的程度,这些钱就该你挣。”
两人你来我往,交锋片刻,最终以柳芸胜利告终。
老二的事商量完,柳芸就看向梁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