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的纪秀玲神色一正,打起精神拎着竹筐跟上二人。
真正靠近那些长势喜人的蘑菇后,纪秀玲发现这些蘑菇比芙遥镇的灾民在雨中采摘到的大多了,蘑菇肉肉眼可见得肥厚,一看便知味道必不会差。
她一边学着陆晴和武茵茵的手法用剪刀将长得刚刚好的蘑菇摘下,一边扫视蘑菇房其他区域,目测蘑菇房的规模。
这么大的蘑菇房一次该收获多少蘑菇啊,怕不是要完全被蘑菇淹没了吧。
“哈哈哈,怎么会。”
武茵茵朗声笑道,“抛去陆家和公共物资的部分,余下的村里几十户人家的分下来,每家也只是分个三四筐而已。”
纪秀玲这才发现,自己不小心把话说出了口。
她看看身边半米多高的竹筐,道:“三四筐也很多了吧。”
寻常灾民若是得了这么多蘑菇,少说也够吃大半个月,省着点够吃个把月了。
武茵茵连连摇头,“哪能吃那么久,我们村的人食量都比较大,这些蘑菇配着其他蔬菜和肉一起吃七天也就差不多刚够吃而已。
不过野外采集回来的也不少,有的人家人少吃不完可以换一些,倒也能攒出一部分晒干存着,或者做成蘑菇酱。”
“我跟你说,陈大娘做蘑菇酱是一绝,拌饭拌面甚至卷饼吃都特别香。”
武茵茵又冲隔壁另一排种着溶洞蘑菇的架子道:“还有那边的肉蘑菇,只要加一点肉炒,跟肉味一模一样,有了它肉食的消耗能节省不少。”
纪秀玲听得心驰神往。
负责蘑菇房采摘的有不少是上了年纪不适合出去采集的老人,像她们这样没轮到去采集的女眷也有,加起来三十多号人,一亩地的蘑菇不到半个时辰就摘完了。
陆晴和武茵茵都是熟手,每个人都摘了七筐多,纪秀玲少一点,只摘了五筐。
把摘下来的蘑菇放到角落,武茵茵解释道:“等会儿我婆婆会过来把这些蘑菇收起来清点分量,晚上再把每家的份额分下来。
你领到今天的工钱后可以拿去杂货铺换点需要的物资。”
离开蘑菇房,三人紧接着去了隔壁规模更大的田里。
意料之中的,纪秀玲再次被云麓村过于先进的种植模式给惊住了。
她张着嘴看着空中飞行的植保机,神色恍惚:“除草,播种,施肥,浇水都可以用那个……植保机来做?那村民们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便可以收获?”
陆晴摇头道:“怎么会什么都不做,植保机播完种我们要负责覆土,种下去的种子长势太密也需要间苗。
再者,植保机每次装的水只够浇一亩地,我们种了两百亩,一天就需要换两百次水。”
即使丘陵地和山地分别有一台植保机,一台植保机一天也要换几十次水,更别说除了浇水还要喷洒植物营养液,频次就更高了。
而且,每天操控着植保机在固定的线路上来来回回地飞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极热季那会儿刚获得植保机的时候大家欢欣鼓舞,可时间长了,也察觉到了其中的辛苦。
现在每天负责操作植保机的人起码都要有十到十五个人,每天在三个不同区域的地里分工合作。
最后,作物长成也需要人工收割,算起来村民们要做的事还是不少的。
不过不可否认,比起以前确实轻松了不止一半,收获也多了许多。
……
在地里参观了一圈后,三人又去了菜园子和果林。
菜园子一共占据五亩地,每家分大概六十平方,每家都种着自家爱吃的蔬果。
陆晴给纪秀玲摘了一些新成熟的西红柿,“尝尝,很好吃,村里人都爱吃,既能当菜又能当水果吃。”
纪秀玲拿起一颗红彤彤的西红柿试探地咬了一口,顿时被从没吃过的口感惊艳到了。
“确实很美味,这个就是林婆婆说的西红柿吗?”
她这两天也吃到过两次西红柿做的菜和汤,都很合她的胃口。
武茵茵手里也拿着一颗吃得津津有味,“对,这是陆玄在阳山县城弄到的,我儿子还有村里其他孩子都很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