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微微垂下眼帘,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他知道,这个理由,是何等的荒诞不经。梦中遇仙?棋局问卜?这种说辞,骗一骗乡野村夫尚可,想用来搪塞眼前这位开创了贞观盛世、心机深沉如海的千古一帝,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这恰恰是最高明的说辞。
因为,它无法被证实,也同样,无法被证伪。
你信吗?你可以不信。但你如何证明我没有做过这个梦?你如何证明,这世上,就没有一个叫左慈的神仙?这是一个玄学问题,而非一个现实问题。只要自己一口咬定,任凭你李世民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从这件事上,找到任何可以攻讦的破绽。
用一个无法被逻辑证明的答案,去回答一个无法用常理揣度的问题,这,便是李承乾的阳谋。
果然,李世民在听到这个名字后,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他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儿子,似乎想要将他的灵魂从躯壳里揪出来,看一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然而,李承乾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神情坦然,目光清澈,任由他审视。
过了许久,久到殿外的阳光都偏移了半寸,李世民才缓缓地、从喉咙深处,发出了一个意义不明的音节。
“嗯。”
他没有再追问,而是移开了目光,仿佛刚才那场关乎生死的问对,从未发生过一般。他转身走回桌案前,那属于帝王的威严,再次笼罩了他。他拿起一本太子刚刚用朱笔批阅过的奏折,随手翻阅起来。
这是一份关于陇右道官员调任的奏疏,其中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牵扯到数个家族的利益。李世民本以为,以太子如今的年纪,处理这等事务,必然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可他越看,眉头便皱得越紧,心中也越是惊讶。
奏折上,李承乾的批红,字迹稳健,言简意赅。他不仅将各方利弊分析得条条是道,更是在原有的调任方案上,做出了几处看似微小、实则精妙绝伦的改动。这几处改动,如神来之笔,既平衡了各方势力,又巧妙地将朝廷的利益,最大化地嵌入其中,手段之老辣,眼光之长远,竟丝毫不逊于在中书省浸淫多年的老臣!
“这份奏疏……是你一人批阅的?”李世民放下奏折,沉声问道。
“回父皇,儿臣不敢假手于人。”李承乾谦恭地回答。
李世民又拿起几本,皆是如此。无论是民生、军政、还是漕运,每一份奏章,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处置方案,无一不是上上之选。
“不错。”李世民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赞许,“监国数日,于政务之上,大有长进。”
“儿臣愚钝,不过是拾父皇牙慧,不敢居功。”李承乾依旧是那副不骄不躁的模样。
李世民的目光,又落在了桌案的另一角。那里,摆放着几本装订奇异的书册。他信手拿起一本,封皮上,赫然印着三个大字——《出版司》。
翻开来,里面并非文章,而是一些极为古怪的规定。比如,句末要用一个空心小圈,句中停顿要用一个逗点,还有问句、叹句,都有各自对应的符号。
“这标点符号,是何物?”
“回父皇,此乃儿臣所立出版司的规章。儿臣以为,文章断句,全凭心领神会,颇为不便。若能统一符号,规范句读,则天下学子读书,可省去无数功夫,亦能更精准地领会其中文意。”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这个想法,看似微小,实则对整个天下文教的推广,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他又拿起旁边的一本小说,书名《大秦帝国》,翻看了几页,发现写的竟是始皇帝一统六国的故事,文笔磅礴大气,故事引人入胜,与市面上那些才子佳人的风月话本,截然不同。
“这小说,朕此前倒是没看过。回头,你送一套到甘露殿去。”
喜欢大唐:请陛下称太子!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请陛下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