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玉不禁对自己升起了一句反问,真的有这么简单吗?真的查到这里结束了吗?
虽然最后撇清了嫌疑,把由先朝残党所为的证据呈给崇明帝,可萧承玉的心好似被埋下了一根刺。
所以,在听见有人提到幕后人的心计和手段时,萧承玉下意识便和那两场刺杀联系了起来,无论是方式,或是用到的手段,都完全不相同,宛若风马牛不相及,唯独有一个共同点——针对的人全部是他。
“贪污一事已成定论,再说太多,这件事也不会发生变化。”萧承玉屈起手指敲了敲桌案,他的嗓音不是特别重,可他一开口,议事堂顿时安静下来。
幕僚们停止议论,目光齐刷刷看向了他。
也不知道是谁先开的口。
“殿下,您别被那些小人手段影响,您永远是太子,是大周储君。”
第405章皇子们的小伴读70
“殿下是元后嫡子,陛下断不能在您无错的情况下,随意动摇您的位置。”
崇明帝即使扶持了其他几位皇子,不再任由太子势力做大,可崇明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摆在明面上,崇明帝并没有用一些别的手段。
明明白白让太子和其他皇子争锋。
如同养蛊一般,崇明帝对太子的心思十分复杂,一方面,太子是自己亲手培养的,是一位优秀的储君,一方面,太子长成,削弱了他作为君父的威望。
哪怕是一国之君,也不会不害怕死亡,崇明帝欣慰太子能够独当一面,没有落了大周皇室的威风,可随着太子势力愈发壮大的,是他要不得不过渡出手中的权利,交接给太子。
这是新老国君更替下最常见不过的事,可真的能做到的君王,寥寥无几,为数不多。
崇明帝不是那个例外,他在心底同样忌惮着萧承玉的优秀。
但也不会使手段对付萧承玉,借着磨砺的名头,扶持其他几位皇子,不让萧承玉一家独大,用制衡之道,将权力牢牢握在手里,自然也不会有大臣会在这关头提议要给太子更多。
“殿下是无错,御史之笔犀利如利剑,有成国公府在,那些错恐怕要被归结到殿下身上。”
“一群酸臭腐儒!只会动嘴皮子,真是可恨!”
“陛下不会如此,以陛下的手段,肯定能查清楚太子对贪污一事并不知情,最多是失察之责。”
“怕就怕在陛下真有了别的意思,圣心难测,殿下被夺去官位,勒令在府内休养,陛下到底是迁怒,还是早有了厌恶殿下之心,如今借着由头发作。”
提起崇明帝的想法,结合心底隐隐的猜测,幕僚们怒骂官员的声音小了点。
这两年来,崇明帝的态度让他们觉得恐慌又憋屈,明明太子殿下才是最正统的储君,崇明帝却硬是要拉起几位皇子和殿下相争。
殿下可谓是处处受到掣肘,这两年的境遇和从前天壤之别。
作为太子幕僚,他们可谓是费尽心力。
“殿下是否记得下臣曾经所言?”
说话者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说出大逆不道之语的中年男子,两年时间,他的鬓角染上了一丝霜白,脸颊皱纹多了几道,可眼眸却十分沉静,在其他人为指责罪魁祸首而大骂、脸庞涨红时,他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陷入这场带有批判性质的争吵。
中年男子名为崔松,冷不丁说话,成功让萧承玉注意到了他。
下一刻,萧承玉瞳孔一缩。
只见崔松撩起衣袍下摆,在众人完全没有丝毫意料到的情况下,俯身跪地。
“这。。。。。。。”
“崔兄,你这是要干什么?”
众人大惊,被崔松突然的行为弄得措手不及。
崔松淡淡一笑,抬起头,直视萧承玉,神情有一丝果决和凌厉。
他的声音同样如此,如雷霆乍响在旁人耳边。
“请殿下早做打算,臣恐陛下有了废太子之意,臣等追随殿下,当为殿下计!”
“圣意难测,殿下退了一步,又一退再退,后方无路,再退便只能摔下万丈悬崖,万劫不复!”
语落,议事厅寂静无言,久久未曾有任何声响发出。
惊骇、震惊的视线从各个方向涌向了崔松。
时隔两年,崔松再次提起,话语有所不同,可包含的意思却是一样的,唯独有所不同的是,如今更激进。
这两年里,崔松的存在感极低,沉寂了下去,再没有提出过和那天一样的建议,可今日,崔松选了一个好时机,旧事重提,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