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洪荒之我是财神爷 > 第162章 赵公明的成圣之路篡世之局(第2页)

第162章 赵公明的成圣之路篡世之局(第2页)

历劫归来,赵公明的第一步计划便将大功告成。

做完这一切,赵公明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过重重幽冥迷雾,投向人族所在的方向。他深知,人族将是他整个宏伟计划的关键一环,一场围绕人族的风云变幻即将拉开帷幕。

人族共主颛顼,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他的面庞,曾经锐利的目光多了几分沧桑。如今的他,虽身形依旧挺拔,但也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如同一轮渐落的红日,该为辉煌的人族挑选新的引路人了。

颛顼决定仿效祖父人皇轩辕,将人族共主之位传给最有能力的儿子。他深知,这共主之位,承载着人族的兴衰荣辱,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是,他在留观室中,开启了对一众儿子的考察之旅。

颛顼首先展开了一系列秘密考察。他派遣亲信暗中观察儿子们在日常中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

大儿子,平日里喜好结交各方豪杰,家中常常宾客满座。然而,颛顼的亲信发现,舜在与宾客交谈时,偶尔会流露出傲慢之色,对待一些身份低微的仆人,也缺乏应有的尊重。

有一次,一位老仆不小心打翻了茶水,当场就大发雷霆,丝毫不念及老仆多年的侍奉之情。

二儿子,热衷于治水之术,整日钻研水利工程。但在考察中,颛顼得知禹在治理一处小水患时,急于求成,忽视了周边百姓的利益。

为了加快治水进度,他强行征用百姓的劳力,使得许多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而小儿子尧,生活十分简朴,对待他人宽厚仁爱。他经常深入民间,与百姓一同劳作,了解他们的疾苦。有一回,村子里遭遇旱灾,庄稼颗粒无收。

尧不仅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来分给村民,还带领大家寻找水源,打井灌溉农田。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自下井挖掘,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却从未抱怨过。这些细节,都被颛顼的亲信一一记录下来,呈到了颛顼面前。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考察,颛顼心中已有了初步的判断。但为了进一步确定,他决定召集儿子们当面论政。

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留观室的地面上。颛顼高坐主位,面色凝重,他的一众儿子们恭敬地站在下方。

颛顼率先开口:“如今人族虽繁荣昌盛,但周边仍有不少隐患。北方的蛮夷时常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你们说说,该如何应对?”

大儿子抢先说道:“父亲,儿以为当以武力镇压。集结人族精锐之师,一举荡平蛮夷,让他们不敢再犯我人族边境。”

颛顼微微皱眉,看向二儿子。二儿子思索片刻后说道:“武力并非长久之计。儿觉得可在边境修筑坚固的城墙,加强防御工事。同时,与蛮夷开展贸易往来,以利诱人,化干戈为玉帛。”

轮到尧发言,他沉稳地说道:“父亲,儿认为应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军事防御,确保边境百姓安全;另一方面,派遣使者深入蛮夷部落,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传播人族的礼仪道德。以仁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自愿与我人族交好,共同发展。”

颛顼点了点头,又提出一个问题:“人族内部,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该如何解决?”

大儿子皱了皱眉头,说道:“可颁布法令,限制富人购置田产,将多余的土地分给穷人。”

二儿子则说:“应鼓励富人投资商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穷人有生计可谋。”

尧思考良久,缓缓说道:“儿觉得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增加土地产出;另一方面,设立学堂,教导百姓耕种技术和谋生之道,让他们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对于富人,可倡导他们乐善好施,救济穷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经过多次这样的当面论政,颛顼对儿子们的才略和见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认为大儿子虽有勇气,但行事鲁莽,缺乏仁爱之心;二儿子有智谋,但过于注重功利,忽视了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小儿子尧,不仅宽厚仁爱,且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的治国方略,具备人族共主的能力。

于是,颛顼做出了决定,将政务逐渐安排给尧历练。他把一些重要的民生事务、外交事宜交予尧处理。尧深知这是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处理民生事务时,尧亲自走访各个村落,了解百姓的需求。他发现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影响了物资的流通和百姓的生活。

于是,他组织百姓修筑道路,改善交通状况。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考虑到百姓的劳作时间和能力,合理安排任务,既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又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

在外交方面,尧接待了周边部落的使者。他以礼相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与他们签订了友好互助的协议。

在与一个小部落的谈判中,对方担心人族会吞并他们。尧诚恳地表示,人族愿与他们平等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他还赠送了一些人族的先进农具和书籍,帮助小部落提高生产和文化水平。

随着历练的深入,尧在人族中的威望越来越高,百姓们对他赞不绝口。而颛顼看着儿子的成长,心中也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人族在尧的带领下,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