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的路上已经跟顾远通过电话了,咱们组了一个律师团队,正在赶来的路上。”
“咱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这委屈绝对不能白受,那家人有一个算一个,咱们就告到底,全都跑不了。”
陈媛轻轻点头,顺从地回应了:“嗯,我听哥的。”
但她心里早已有了定夺,这件事绝不能就这样收场。
陈威见老妹情绪稳定了,稍微放心了些,“他们明天一早就能到,你在酒店好好休息。
一切交给哥来处理。”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
鹭岛市一家高端商务酒店的会议室内,气氛沉静而专业。
长长的会议桌一侧,坐着陈媛和陈威。
另一侧,是顾远通过集团关系找到的四名顶尖律师组成的精英团队。
为首的是一位年近五十气质沉稳的男律师,姓周,是国内知名的侵权纠纷和刑事诉讼专家。
他打开面前的平板电脑,语气平和但条理异常清晰:
“陈女士,陈先生,情况我们已经详细了解过了。
首先请您放心,从法律角度而言,您的处境非常安全。”
“此案的核心在于举证责任。”
周律师继续道,“根据民诉的基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
徐家人指控您撞人致人死亡。
那么他们提出这个主张,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撞击事实的存在、您的过错以及撞击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目前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事发地是监控盲区,对方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他们几乎不可能告赢。”
陈威松了口气,但随即追问:“那对方现在人死了,会不会?”
周律师点点头,表示理解陈威的担忧:
“这就是此案最麻烦的地方,也是对方家属有恃无恐的原因。
虽然证据不足,但一旦涉及其死亡,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复杂。”
旁边一位干练的女律师李律师接口道:
“是的。
对方现在打的就是情理牌和舆论牌。
他们试图用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和家属的悲情形象来绑架,施加压力。
他们根本目的可能不是胜诉。
因为他们赢不了,而是要逼迫我们进行高额调解。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收益,赌我们会为了息事宁人而妥协。”
第三位较年轻的张律师补充道:
“我们今早已经派人去事发地再次进行了勘察,确认了监控盲区的事实。
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寻找当时的目击者,但希望渺茫。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网络舆情对您比较有利,但徐家人也开始在尝试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视频片段。”
周律师总结道:“所以,我们目前的策略是:
第一,坚决不主动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