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物的版权归属问题,应由市场决定。
科技公司、使用者、平台方可以通过自由协商,签订协议来划分利益。
法律不应过度干预,以免扼杀技术创新……”
林默首接把这份扔到了一边。
“放屁。”
典型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天真得可笑。
资本的贪婪是没有边界的,当没有法律约束时,市场只会变成一个比谁更无耻的斗兽场。
林默翻看的速度越来越快,脸上的失望也越来越浓。
这些答案,就像是一篇篇标准的法考八股文,结构完整,论证严谨,但就是没有灵魂。
他们都在用过去的尺子,去量未来的世界。
思维的惰性,比身体的疲惫更让人绝望。
林默有些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正准备彻底放弃,将剩下的东西全部当成废纸处理掉时,他的指尖,又被一份奇特的答卷吸引了。
这份答卷不厚,但也不是一页纸。
它由三页A4纸钉在一起,第一页是文字概述,后面两页,竟然是手绘的流程图和架构图。
字迹遒劲有力,线条清晰,逻辑分明。
在这个人均用Visio画图的年代,竟然还有人手绘流程图来阐述法律观点?
这复古的风格,反而让林默提起了一丝兴趣。
他将这份答卷抽了出来。
标题很首接——《关于AI生成内容版权登记与追责体系的构想》。
很务实,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
林默的目光落在了第一页的文字上。
“核心观点:我们不应该试图将AI这种全新的事物,硬塞进诞生于工业时代的《著作权法》框架里。
这就像试图用马车的交规去管理汽车一样荒谬。”
“法律需要做的,不是削足适履,而是另起炉灶。”
“我建议,建立一个独立于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之外的,全新的‘AIGC(AI生成内容)存证与登记平台’。”
看到这里,林默的眼睛亮了。
另起炉灶!
终于有人敢说出这句话了!
他迫不及待地翻到后面两页的流程图。
第一张图,画的是“登记流程”
。
使用者通过平台上传AI生成的作品,同时提交关键的prompt(指令)、生成参数、以及明确的“权利与责任声明”
。
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为这份提交记录生成一个独一无二、不可篡改的“哈希时间戳”
。
这份记录,就是作品的“电子出生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