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高渡后,韩玉出门在村子里随意逛了起来。
如今随着他身份的转变,小河村村民对他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无不是恭敬异常。
虽然韩玉一而再的说,让大家不用如此,就像以前那样就行,可是谁又敢这么做呢?
这些人,今后都是韩玉封地内的子民,是生是死完全由他一人决断。
许多人都很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将自家孩子送来给韩玉当学生。
就因为舍不得那几个束修,错过了如此大的一个泼天机遇。
在古代,老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比父子之间低。
如今,赵平安他们这几个孩子,都成为了韩玉的学生,将来肯定是平步青云了。
“平安,这些日子的学问如何了?我不在的时候可否用功读书?”
此时,赵平安正在他的家里,这孩子明显比之前拘束了许多。
显然是家里的长辈告诫了他一些事。
“夫子,平安一直没有忘记您的教诲,发奋读书,经史子集已经看了许多。”
赵平安还是那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嗯,如今为师的身份你已经知道了,还有你那两个师弟,一个是当今太子,另外一个是首辅之孙。
对你而言,想进入官场十分容易,但打铁还需自身硬。
若是你没有那能力,为师绝不会动用关系将你带入官场,再过三年,你便出去参加科举,以此做官。”
赵平安是个好苗子。
以韩玉如今的身份地位,想拉他一把十分容易。
可对赵平安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对赵平安的一个考验,在知道这些的情况下,还能否稳住心态,踏踏实实的去读书学习。
通过科举入仕,若是真能做到,那么将来的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赵平安眼中没有丝毫不满,满脸都是坚定之色。
“平安已立志,必要在科举中有所斩获,不负夫子之恩情。”
韩玉满意的直点头。
“好,既如此的话,回去收拾一下吧。”
“夫子,您要赶我走吗?”
赵平安愣了下后问。
韩玉轻轻摸了摸他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