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有什么不对吗?”张择方见吴志远的反应有些过激,自己也倍感疑惑。
“怎么会这么巧?难道这只是巧合?”吴志远低声念道,脸上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什么巧合?”张择方愕然看着吴志远,突然明白了什么,忙追问道,“吴绰也姓吴,难道是你们吴家村的人?”
吴志远摇了摇头,若有所思的说道:“不是我们吴家村的人,但也算是我们吴家村的人。”
“此话怎讲?”张择方一头雾水的看着吴志远。
“吴家村的先祖是吴正吴邪两兄弟,况且吴家村建村不过百余年,而这个传说故事中的采药人吴绰是古时候的人,他不可能是我们吴家村的人,但是……”说到这里,吴志远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
“但是什么?”张择方和盛晚香齐声问道,连盛晚香也被吴志远的话勾起了好奇心。
“但是这个吴绰却是我们吴家村所有人的老祖宗。”吴志远闷声片刻开口答道。
“你的意思是,你们吴家村的人其实是吴绰的后代?”张择方瞬间明白了吴志远话中的意思。
吴志远不置可否,他沉思片刻说道:“我曾在五叔家见过吴氏宗谱,我们吴家村的先祖吴氏兄弟其实是从外地迁徙来到龙山脚下,据那本宗谱里记载,我们吴家村的吴姓人氏共同的老祖宗是东汉末年的吴绰,与传说中的那个采药人吴绰姓名一字不差,只是宗谱中并未有关于他的更为详细的记载,也没有写他是否懂得采药或者医术,所以我不确定这是否只是姓名上的巧合。”
张择方长吸了一口气,蓦然问道:“你们吴氏宗谱上有记载你们的老祖宗吴绰生活在东汉末年?”
“有记载,我亲眼所见。”吴志远坚定的点了点头。
“看来这不是巧合,这一切都不是巧合……”张择方面色变得庄重,他转头看向茅山西北坡林间掩映的位置,看向传说中的华阳洞隐藏的地方。
第八百四十六章 茅山正殿
“师父,你已经确定这两个吴绰是同一个人?”吴志远难以置信的看着张择方。
“我不知道。”张择方摇了摇头,“但是我确定砍下龙耳的那个吴绰也生活在东汉末年。”
“两个人同名同姓,用字相同,又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真的会有这种巧合?”盛晚香也觉得有些离奇。
“如果这不是巧合,而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又能说明什么?”吴志远做了退一步的假设,忖度道。
吴家村老祖宗吴绰生活的东汉末年距离民国时期有一千七百多年,而吴志远作为吴绰的后代,又在机缘巧合之下与茅山派结缘,成为一名茅山弟子,这其中的缘分难道是千年前早已注定?还是冥冥之中的一股神秘力量在刻意安排?抑或是难得一见的巧合?
见吴志远沉思不语,张择方打断道:“不管是否是个巧合,有一点可以确定,茅山派每年一度的华阳祭典所祭拜的并不是吴绰,也不是那条传说中的小白龙。”
吴志远愕然抬头看向张择方,奇道:“师父你知道这华阳祭典要祭拜的是谁?”
“当然知道。”张择方面露慈祥的笑了笑,“身为茅山弟子,如果对华阳祭典的意义都毫不知情,可就说不过去了。”
吴志远尴尬的笑了笑,当然他知道师父这句话说得并不是他。
“《茅山志》中记载,东汉末年有一位方士名叫元放,他少明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他听说三茅真君相继在茅山得道,于是来到茅山勤心礼拜,一直过了五年,直到有一天,在他虔诚礼拜之时,突然山体轰然开裂,出现了一个山洞,元放进入山洞中,发现洞内虚设阴宫,宫室结构方圆整肃,别有洞天。此时,三茅真君现身,每人赐给他一棵灵芝,共三棵,每棵颜色各不相同,元放服下灵芝后,自此在华阳洞内修道,再没有在世外出现过。”张择方继续说道,“茅山派每年都在华阳洞外开设道场,举行祭奠仪式,是为了祭拜华阳洞中的三茅真君,也就是我们茅山派的三位开山祖师。”
“原来是这样。”吴志远和盛晚香均恍然大悟道。
“华阳洞是我们茅山派的圣地之一,诚心祭拜已成习俗。”张择方笑着站起身来,随手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继续上山。
“华阳祭典如此重要,那我们在祭奠上与杨成宗起争执,岂不是对三茅真君的不敬?”吴志远跟了上去,同时道出了心中的疑虑。
“我们不在祭奠上发难,要赶在祭奠开始之前,在前来观礼的百姓面前揭开杨成宗的真面目,同时为你师公挽回声誉。”张择方正色说道。
“我是怕万一动起手来,杨成宗和所有茅山弟子一拥而上,我们很难脱身。”吴志远担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