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是后汉时期张仲景所创作的,是对《内经》深奥要旨进行阐发的着作。这部书没有引用一句古代经典中的话,完全是出自个人的精心构思,其中的道理没有不涵盖的,方法没有不完备的。大概古代的经典往往只有法则而没有方剂,从这部书开始才有了法则和方剂。它开启了万世的法则规范,确实是医门的圣书。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此书有很多残缺不全的地方,而且在多次编排次序和传抄书写中存在错误。如今广泛收集各家的注释,选取其中的精华,纠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的繁杂内容,补充其中的遗漏缺失,发掘其中的深层含义,如果能在天下推行,那么这重大的法则和精妙的言论,将会更加显明于万世啊!
对于文中标注的说明
?
按语:是古代编者或注者对原文的补充说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补充信息。
?
注释:对原文的解释说明,解释字词、句子等。
?
集注:汇集古代多家注解,对原文进行综合解释。
?
集解:和“集注”类似,也是汇集多家注解,对原文进行综合解释。
古代药方计量的解释: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众多经典方剂,其用药剂量涉及多种古代度量衡单位,由于古今度量衡差异,要精确解读并非易事。以下是古今近似的换算:
1。
重量单位
-
斤:东汉1斤约合现代222。73克
。不过在实际应用经方时,因药物质地、作用等不同,并非简单按此换算。例如,金石类药物可能用量相对稳定,而植物类药物可能会因临床调整有所变化。
-
两:东汉1斤为16两,由此推算1两约为13。92克
。如《伤寒论》中白虎汤,石膏用量为一斤,以现代换算约222。73克,但临床运用时,需结合病情、体质等因素调整。
-
铢:24铢为1两,1铢约0。575克
。如《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桂枝用量为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其中各味药按铢换算,可帮助理解原方配伍比例。
2。
容量单位
-
升:东汉时1升约合现代200毫升
。在经方中,多用于衡量水、酒等液体用量,也用于计量某些药物的容积。如五苓散的煎煮,“以水一斗,先煮泽泻,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这里水的用量古今差异明显,实际应用需考虑现代煎煮习惯与药效需求。
-
合:1升为10合,东汉1合约20毫升
。
3。
其他特殊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