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清代医书的市场价格 > -面部1-1-(第1页)

-面部1-1-(第1页)

颧疡颧疽

颧疡表现为局部高肿、颜色发红,左右两边症状相同。颧疽则是局部坚硬、颜色发紫,左右两边症状也相同。

颧疡和颧疽起初逐渐长成石榴形状,其病因与风热或积热有关,病在小肠经。颧疡初起时局部红肿热痛,皮色焮红,浮浅作肿且疼痛;颧疽则是颜色发紫,漫肿坚硬,伴有麻木疼痛之感。

【注释】这两种病症都发生在颧骨尖的部位,归属于小肠经,无论左右两侧,开始时肿物较小,随后逐渐增大如石榴般大小。

发于阳分的,是由风热之邪引发,初起时皮肤焮红、浮肿、疼痛,七天左右就会破溃,名为颧疡,此证毒邪较轻,病根较浅,容易治愈;发于阴分的,是由积热导致,颜色发紫,肿胀范围弥漫,质地坚硬,有麻木疼痛的感觉,二十一天左右才会破溃,名为颧疽,此证毒邪严重,病根较深,难以治愈。颧疡初起适宜用仙方活命饮治疗,颧疽初起适宜用内疏黄连汤或者麦灵丹治疗。其他的内外治法,都按照痈疽肿疡、溃疡门的方法进行。

仙方活命饮、内疏黄连汤、麦灵丹(俱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颧疔

颧疔表现为颜色发红、质地坚硬,形状小但根部很深,左右两侧情况相同。

颧疔刚开始时形如粟米,此症是由阳明经的火毒引发。其质地坚硬,顶部凹陷,根部深且牢固,患者会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同时伴有麻痒疼痛之感。

【注释】这种病症发生在颧骨之间,归属于阳明胃经,无论左右两边,起初像粟米般大小的黄色小疱,之后发展得如同赤豆,顶部凹陷且质地坚硬,按压时类似疔疮的头,伴有麻痒疼痛。大多是因为过量食用烧烤、煎炒食物以及药酒,致使胃经内积火成毒而发病。初期适宜服用蟾酥丸,或者麦灵丹以发汗解表,之后服用黄连消毒饮进行清热。其外治方法与疔疮门相同。凡是疔疮都属于发病迅速的病症,刚察觉时就应当赶紧治疗,若延误治疗,毒火就会攻心,使人出现神志昏迷、胡言乱语等症状,各种险恶症候都会出现,大多会导致无法救治。

蟾酥丸(见“疔疮门”相关内容)。

麦灵丹(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会疽”相关内容)。

面发毒

面发毒形状像豆粒,颜色发红且质地坚硬。

面发毒生长在颊车部位,起初数量少,随后逐渐增多,呈赤豆形状,肿胀坚硬、焮热疼痛,还会渗出黄水,此症是因风热之邪侵入阳明经所致。

【注释】这种病症发生在面部的颊车骨之间。刚开始出现一个,渐渐发展到几个,形状如同赤豆,颜色发红、焮热疼痛,质地坚硬类似疔疮,不时渗出黄水。这是由于风热之邪侵犯阳明经,向上攻冲而形成。初期适宜服用荆防败毒散以发汗解表。若胃火旺盛,出现嘴唇焦干、口渴、大便干燥的症状,就服用凉膈散泻下实火,外部用清凉消毒散外敷即可痊愈。

凉膈散

黄芩薄荷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石膏(生)甘草(生)芒硝大黄(各等分)

取两盅水,加入二十片苦竹叶,煎煮至剩下八分的药量;然后加入三匙蜂蜜,混合均匀后服用。

【方歌】凉膈散医肺胃热,口渴唇焦便燥结,芩薄栀翘石膏草,芒硝大黄苦竹叶。

清凉消毒散

白及乳香雄黄天花粉麝香乌药山慈菇黄柏

将各味药物取相同的分量,一起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再用鸡蛋清与蜂蜜水调和后进行外敷。

【方歌】清凉消毒去风热,及乳雄黄花粉麝,乌药慈菇黄柏研,鸡清蜜调毒即灭。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相关内容)。

面游风

面游风是指在面部出现白色皮屑,形状类似细细的鱼鳞。

面游风由燥热与湿邪共同形成,发病时面目会出现浮肿,伴有如同虫子爬行般的瘙痒感,皮肤表面干燥,时常会产生白色鳞屑。随后瘙痒加剧,抓破后,若体内热湿较盛就会渗出黄水,若风燥较盛则会渗出津血,疼痛让人难以忍受。这是因为平素人体血燥,又过量食用辛辣、肥腻厚重的食物,致使阳明胃经的湿热之邪与风邪相互搏结而发病。瘙痒严重的,适宜服用消风散;疼痛严重的,适宜服用黄连消毒饮,同时外部涂抹摩风膏,慢慢就能见到疗效。

摩风膏

麻黄(五钱)羌活(一两)白檀香(一钱)升麻(二钱)白及(一钱)防风(二钱)当归身(一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