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武穿着一身素衣,赤裸着上身,背上捆着一根荆条(这是中原王朝“负荆请罪”的最高礼节),带着文武百官,缓缓走出城门。他的脸上没有屈辱,只有一种解脱后的平静。
羊高和阿纳宝,虽不情愿,却也跟着他走出城门,神色复杂。
只有苏文,被两名士兵押着,脸上满是惊恐和不甘,嘴里还在不停地咒骂。
龙天策的大军,早已在城外列阵等候。唐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持刀枪,军容严整,杀气腾腾。但当他们看到高建武肉袒负荆的模样,看到他身后那些垂头丧气的高句丽官员,眼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
龙天策骑着战马,来到高建武面前。这位七十七岁的老帅,银甲在寒风中闪烁,目光锐利如鹰,扫过高建武和他身后的百官。
“罪臣高建武,愿献平襄城,举国归降,恳请天朝上国,善待我高句丽百姓。”高建武跪在地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颤抖。
龙天策沉默片刻,看着眼前这个亡国之君。他想起了王铮的惨死,想起了那些牺牲的唐军将士,心中怒火中烧。但他也看到了高建武眼中的真诚,听到了他那句“保全百姓”的誓言。
“高建武,”龙天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你可知罪?”
“罪臣知罪。”高建武深深叩首,“挑起战火,涂炭生灵,罪该万死。只求将军放过平襄城的百姓。”
“你的请求,本帅准了。”龙天策缓缓道,“大唐向来优待降民,只要他们安分守己,自会有一口饭吃,一片地种。”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被押着的苏文、羊高、阿纳宝三人,声音陡然转冷:“但罪有应得者,本帅绝不姑息!”
“苏文,”龙天策指着他,“你怂恿君王,挑起战乱,罪大恶极,斩!”
“羊高,”他看向羊高,“你身为大将,顽抗到底,杀我大唐将士无数,斩!”
“阿纳宝,”他最后看向阿纳宝,“你身为谋士,助纣为虐,出谋划策对抗我军,斩!”
“末将领命!”张勇上前一步,大手一挥,“将苏文、羊高、阿纳宝,就地正法!”
刀光闪过,三颗人头落地。
高建武闭上眼,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高建武,”龙天策看着他,“念你最终能悬崖勒马,保全百姓,本帅奏请陛下,免你一死,贬为庶人,迁居长安,终身不得返回高句丽。”
“谢将军不杀之恩!”高建武深深一拜,眼中流下两行清泪。
尾声:新篇开启待春归
平襄城的城门,彻底向唐军敞开。
龙天策下令,大军入城后,不得扰民,不得抢掠,不得滥杀无辜。唐军将士严格遵守命令,秋毫无犯。
当唐军士兵将粮草分发给城中的百姓时,那些饱受战火之苦的高句丽百姓,终于放下了恐惧,有人甚至对着唐军的方向,跪下磕头。
高建武被押往长安前,最后看了一眼平襄城。这座他生活了一辈子的都城,即将迎来新的主人,新的秩序。他知道,高句丽的历史,在他手中画上了句号,但对于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来说,或许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龙天策站在平襄城的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高句丽的覆灭,意味着辽东的彻底平定,意味着前朝一百一十三万将士的血债,终于得以偿还。
“传我命令,”他对身边的龙问天说,“安抚百姓,清查户籍,丈量土地,按照大唐的制度,重新规划高句丽的行政区划。告诉他们,从今天起,这里是大唐的疆土,他们是大唐的子民。”
“孙儿遵命!”龙问天的声音,带着年轻的朝气。
寒风依旧呼啸,但平襄城的空气中,却仿佛多了一丝生机。
属于高句丽的时代,结束了。
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辽东的土地上,缓缓展开。这场延续了数百年的征战与纠葛,终于落下了帷幕。而等待这片土地的,将是和平、安宁,以及在大唐的旗帜下,重新焕发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