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听完陈砚东的这番话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对陈砚东说:“嗯……我觉得您说的有一定道理。这样吧,我先给我们公司法务打个电话,商量一下具体的细节。”说完,王海涛便拿出手机,拨通了公司法务的电话。
在与公司法务沟通了一番之后,王海涛终于点了点头,对陈砚东说:“行,那就按您说的改吧。不过呢,付款方式能不能稍微改一下呢?我觉得预付款30%,验收后再付70%这种方式有点太麻烦了,能不能改成预付款50%,验收后付50%呢?”
“不行。”陈砚东坚定地摇了摇头,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中期报告通过后付40%,这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我们在中期阶段需要完成设备布局调整和算法初稿,这部分工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占总工作量的60%。如果中期不付款,我们团队的经费周转将会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您要是担心我们无法达到您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在合同里明确写明中期验收指标,比如‘调整3条物流路线,算法模拟效率提升15%’。如果我们达不到这些指标,您可以扣除部分中期款。这样一来,您的顾虑也能得到解决,同时也能保证我们团队的正常运转。”
王海涛听了陈砚东的解释,思考片刻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吃完饭后,陈砚东让周彤将意向书发送给学校科发院开发处的梅老师,请她帮忙审核把关。没过多久,李梅便迅速回复了消息:“合同里需要加上一条‘基于乙方原有技术的知识产权归属乙方’,另外,发票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6%,这一点需要提前让企业确认。”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陈砚东的书桌上,他早早地起了床,仔细检查了一遍修改后的合同,确保没有任何疏漏。然后,他带着这份合同,心情有些忐忑地前往恒通重工。
到达恒通重工后,陈砚东被引领到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王海涛已经在那里等待着他,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正式签约。
陈砚东郑重地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将合同递给王海涛。王海涛接过合同,同样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紧紧握住陈砚东的手,说道:“陈教授,这件事情就全权拜托您了,我们都期待着月底能够看到显著的成效啊。”
陈砚东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完成签约后,他告别了王海涛,返回学校。
一回到学校,陈砚东便径直前往科发院开发处。他走进办公室,看到李梅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一些材料。陈砚东向她打了个招呼,然后将合同递给她。
李梅接过合同,仔细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皱起了眉头,对陈砚东说:“陈老师,这里还差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完税证明,而且都需要盖上公章哦。另外,项目申请书也得按照学校的模板来填写,您这一版太简单了,有些信息不够详细。”
陈砚东听后,连忙点头表示明白,并说道:“好的,我这就跟王总联系,让他尽快把这些材料给我发过来。”说完,他掏出手机,给王海涛发了一条消息,说明需要补充的材料。
然而,等了好一会儿,王海涛才回复消息,说财务科正在忙碌月底结账的事情,可能要等到下周才能处理这些材料。
陈砚东有些无奈,但也不好催促,只能耐心等待。这时,一旁的林晓宇焦急地说:“陈老师,咱们订的传感器下周就要到了,如果经费还没有到账,我们可没办法付款啊。”
“别急,我催催。”陈砚东拨通了王海涛的电话,软磨硬泡了半天,王海涛终于答应让助理先把扫描件发过来,原件后续补上。
好不容易把备案材料交齐,陈砚东又去了财务处。窗口的张姐戴着老花镜,翻着合同:“陈老师,收款账户得写学校的对公账户,备注要写‘恒通重工变速箱生产线优化项目经费’,不能错一个字,不然对账对不上,钱就没法进项目账户。”
“我记下来了,马上跟王总说。”陈砚东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上账户信息和备注要求。
一周后,王海涛那边终于打款了。可陈砚东去财务处查,却没查到到账记录。张姐查了半天,说:“备注错了,写的是‘恒通生产线项目经费’,少了‘重工’和‘变速箱优化’,得让企业那边出个说明,不然没法入账。”
陈砚东头都大了,赶紧给王海涛的助理打电话。助理委屈地说:“陈教授,我当时照着您发的备注写的,可能是打字太快漏了。我这就去银行开说明,明天给您寄过去。”
等说明寄到,又跑了两趟财务处,经费终于进了项目账户。陈砚东拿着财务处开的立项通知单,去科发院更新项目状态。李梅笑着说:“陈老师,你这趟流程走下来,比做实验还累吧?下次有不懂的就问我,别自己瞎跑。”
回到实验室,林晓宇和周彤早就等着了。林晓宇举着传感器的订单:“陈老师,经费到账了?那我们明天就能付款了!”周彤则拿出项目计划:“陈老师,我们按您说的,把项目分成三个阶段,月底前完成物流路线调整,下月初开始算法调试,下月底验收,您看看行不行?”
陈砚东接过计划,聚精会神地审视着每一个细节。当他的目光停留在“中期验收节点”这一栏时,他若有所思地皱起了眉头。稍作思考后,他果断地拿起笔,在这一栏上画了一个圈,并在旁边批注道:“这里需要加上‘提交调试报告和效率数据对比表’,以便让企业提前进行确认。这样可以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扯皮情况。”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对这个决策充满了信心。说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窗外。窗外,金黄的银杏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缓缓飘落。这美丽的景象似乎让他的思绪稍稍飘远,他凝视着那片金黄,接着说道:“咱们做横向课题,可不能仅仅满足于出成果。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得扎实,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确保我们自己不会惹上麻烦。”
林晓宇在一旁认真倾听着陈砚东的话,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开始按照陈砚东的要求修改计划。与此同时,周彤也没有闲着。她熟练地打开电脑,启动绘图软件,准备绘制车间调整后的三维模型。
实验室里,绘图仪发出嗡嗡的声音,开始忙碌地工作起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三人忙碌的身影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这温暖的阳光仿佛也在为他们的努力加油鼓劲,让整个实验室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而在桌上,那份厚厚的合同静静地躺着,上面的每一条条款都显得格外重要。这些条款就像是为这场“校企合作”搭建的桥梁,一头连接着实验室里的理论研究,另一头则通向车间里的实际生产。这座桥梁承载着双方的期望和目标,最终将引领他们走向双赢的终点。
陈砚东端起桌上的冷咖啡,喝了一口。虽然这半个多月跑前跑后,累得脚不沾地,但看着团队充满干劲的样子,看着项目终于正式启动,他心里还是觉得踏实。毕竟,对于高校老师来说,能把纸上的公式变成车间里运转的机器,能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