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水泥虽然重要,但你的功劳也不能埋没,不过你之前传信所说的水泥厂之策,执行可还顺利?”
朱元璋前面还和和气气,谈到后面,却是不由自主的多了几分冰冷和漠然。
这不是针对李善长的,而是商讨针对江南一地门阀世家的计划。
“启禀陛下,目前计划顺利,如今那海堤就屹立在海岸线上,任谁都能看出水泥的前景之广阔,在老臣离开苏州之前,就有许多达官贵人暗中打听水泥的消息,例如三州知府已经承诺要在水泥厂参股。”
李善长将经过一五一十的向朱元璋汇报一番。
朱元璋闻言冷笑不已:
“这帮江南氏族,早就赚的盆满钵满,如今还不满足,也好,如今新科在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给他们上一课!”
太子朱标将政法改革想的太过简单,却从来没有考虑南北学子的比例太过失衡。
在这些年以来,南方学子入朝为官的占比越来越高,哪怕有朱元璋竭力控制,却也挡不住这样的趋势。
若是政法改革,官职增加,那么最终得利的仍旧是这批南方门阀和他们的学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朱元璋打算在正式改革之前,好好削弱一番他们的势力。
水泥厂,就是他和李善长研究一番后,找到的一个办法。
琉璃、香水之物虽然价格昂贵,还能让达官贵人们心甘情愿的掏钱,可说到底动摇不了他们的根本
朱元璋要做的,是一次性抽空这些氏族门阀积累的财富,让他们短时间内蹦跶不起来,同时还能进一步充实大明国库,能做更多的事。
当然了,为了防止这些氏族门阀反扑,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做准备。
火器,就是朱元璋的一大倚仗。
也正因为有了陈平给的燧发枪设计图,朱元璋才有底气对这帮江南氏族门阀下手。
至于具体怎么做,朱元璋还需要和李善长好好商议,毕竟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容易被这些氏族门阀看出端倪。
“对了,陛下不如我们问一问陈先生,看看他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良策?我们通过水泥厂利益分配来限制氏族门阀固然可行,但是老臣觉得始终不太稳妥。”
商量了一会儿,李善长主动开口提及陈平。
朱元璋皱了皱眉,但思考一番,却也觉得李善长所言有理。
要想温水煮青蛙那样解决掉江南门阀氏族的威胁,避免他们进一步壮大,同时还得防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反扑,的确需要一个周密有效的计划。
参考陈平的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如此,那就等过完年开春之后再去问问他,这段时间过年了,到底要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朱元璋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是腊月三十。
大明各家各户都在忙着过年,处处可见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朱元璋作为大明皇帝,这一天也有许多时间要做。
先是除夕祭祀,由他这位皇帝在太庙祭祀祖先,并且遣官祭天地、社稷。
之后还需要在奉天殿,接受百官、外国使臣的朝贺,礼数周全后,还会赐宴款待。
此外,一些民间活动,如贴春联、赏灯等等,朱元璋这位皇帝都会亲自走上一趟。
尤其是贴春联一事,还是朱元璋自己推广的。
等到这些事情办完,到了晚上,才会在内廷设宴,由众多皇室成员和部分重臣一同享用美酒佳肴,欣赏歌舞等等。
转眼间,已经是入夜时分。
内廷宴会已经开始。
朱棣看着面前的好酒好菜,却有些百无聊赖,无精打采的用筷子拨弄着盘中的美味珍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