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子。”
指尖紧扣着车窗边沿,伏灵均深深长叹。等候了片刻,只闻车厢外终于响起了那久违的声音,“不知崇安帝君有何吩咐?”
隔着马车层层的帐慢,伏灵均知晓,这可能是他们如今能够维持的,最近的谈话距离了……
“淳于将军,当年齐梁山一役,本君在京中听闻将军身中数箭跌落山崖,心内曾感慨万千。后逢齐燕交战,本君亦亲率三千精兵行至齐梁山草甸,悼念将军。如今,得见将军毫发无损,安然归来,本君自也有所安慰。”伏灵均的话语声低沉而沙哑,他小心翼翼地安排着自己言辞,语速倒也缓慢柔和。
这是十余年以来,她第一次听见他对自己说话。淳于缉熙百感交集,努力压抑着心间百般的复杂意味,沉沉开口答道,“末将当年深陷外族囹圄,于关外牧羊为奴十余载,方才得幸逃脱。终究,还是让崇安帝君担忧了。”
“将军无事归来便可,一切并无大碍。”伏灵均听她亲口道出这些年的遭遇,心内难免有些不自在,“当年,本君带人于齐梁山上设案祭奠过将军后,下山时便在雪地中无意间救了燕国陛下一命。自那之后,本君便与燕国陛下……”
“既是崇安帝君的抉择,末将自无可置疑。”打断伏灵均的话,淳于缉熙复而道,“如今您贵为一国之君,末将相信大燕陛下,她会将您照顾得无微不至,让您享尽一世荣华。眼下车队就要进都城了,暂且不叨扰帝君静养,末将告辞。”
终是将这些天心中藏匿的话尽数道出,伏灵均静静地靠在车厢内,心间的郁结倒也解开了不少。或许一切都是天意注定,倘若自己当年不去齐梁山,后来又怎么会在路上救了她呢?若是她十二年前冻死在雪地中,如今,自己怕是当真一无所有了!
齐都,回家了……
当日,在听闻伏灵均将要归省后,管家早已急着派人,将王府里的各个宅院仔细地打扫了一遍。如今见他要归来,府内上下更是张灯结彩,布置一新。王府里的伺人们和侍卫们在这日,皆是激动不已地齐齐守于门前,满心期待地恭候着主子的归来。
晌午时分,车队缓慢地停在了崇安王府的正门前。在韶溪的搀扶下,伏灵均束着沉重的白玉冠,高贵优雅地徐徐走下了马车。
意味复杂地抬眸望向崇安王府前的匾额,他静默地伫立许久,方才将眸光挪移到了门前的众人身上。
众人见状皆是一喜,忙齐齐跪地向他见礼道,“恭迎王君归省,王君千岁千岁千千岁!”
许久不曾听见旁人唤自己为“王君”,一时心间感触,伏灵均沉沉开口道,“布置了这么久,你们也都费心了。且起身罢!”
“谢王君主子!”闻言,众人相视一笑,随后便纷纷起了身。
然而,人群最前面的管家,此刻已然是泪雨如下……
☆、正文 第70章 重返王府(2)
重新进入王府大门,穿过玄关,看到眼前熟悉的院落,伏灵均完全像是做了一场梦一般。在外颠沛流离已久,府内的事物却如旧。此时此刻,他站在这里,却更像是一个在外多年的游子,饱经沧桑后重返故乡。
曾经,他根本不认为这偌大而冰冷的崇安王府可以被称之为“家”。然则此刻站在这里,他却又不得不承认,冥冥中,自己已然将它视作了自己的家……
“陛下不是说已然抵达王府了吗?现今,陛下在何处?”回过神来,伏灵均不禁问道。
“陛下?”管家一愣,“王君,您可指的是燕皇陛下吗?”
轻轻点头,伏灵均四处望了望,却并未瞧见褚宛翕的身影。
抹掉眼角的泪痕,管家抿着笑,上前躬身答道,“今早燕皇陛下的确派了人进府安顿,可是小的们倒并未见着燕皇陛下本尊,亦然也不知晓燕皇陛下去了何处。”
“你们不曾见到她?”伏灵均蹙眉疑问道。
怔了怔,管家侧头看看身边的几个管事,大家却都是一头雾水。无奈间,管家只好又答道,“小的这便派人去打听燕皇陛下的行踪,王君主子稍安勿躁。一路上舟车劳顿,您且快回崇安阁梳洗歇息一番罢。方才苏大人还亲自嘱托,让小的派人替您准备热水,以便于您梳洗。这会子,时辰倒是刚刚好。”
伏灵均总算听出了些门道,忍着笑,却又问道,“你是说,苏大人已然回府了?”
“回禀主子,苏大人是一个时辰前回的府。”管家如实答道。
倒是觉得好生有趣,伏灵均继而瞧了瞧四周,“苏维祯如今人在何处?”
管家也不由得转身打量了一番四周,细加思索,她终是答道,“回主子,估摸着,苏大人应该在崇安阁中罢!”
“也罢,本君且先回崇安阁歇息便是。”伏灵均故作淡然地领着韶溪行去,却不曾想,此刻他心内已然充盈了万分的欣慰之感。
……
静静地坐在自己曾经的房间里,眼前的一桌一椅,无不充盈着她昔日的回忆。潜伏在王府中的这些年里,府内府外她都结交了太多的朋友。只是不曾想,反倒自她登基之后,身侧却再也无挚友相伴。甚至,淳素今日也要决意与她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