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将安排好所有事情后,第一时间带领人马奔向自己驻守的城门,开城投敌去了。幸好两人早有分工,各自驻守不同的城门,所以两拨人马所走的方向不同,否则在路上碰上了说不定会火拼一场。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两位夏侯将军都找了条绳索,将自己绑了送到蜀营去,当然,只是松松垮垮地象征性在身上缠上几圈绳子而已,这就是做个姿态,表明诚心投降。
其中夏侯霸的表演比较到位,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几根荆条,赤着膊背在背后,效仿那廉颇来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
既然两位夏侯将军那么上道,张飞和庞统自然配合着他们,好好演一出识英雄重英雄的好戏。他们对两位夏侯将军礼遇有加,亲手为他们松绑、赐座,好言安慰,好生招待。
只是两位夏侯将军在蜀营见了面,都感到有点尴尬,没想到大家会在这种场合见面。然后就是蜀军入城接收城防了,不过这个过程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只有一位夏侯将军投降,以庞统的谨慎性格,未必敢全信,未必敢马上派重兵入城,当然,张飞是百无禁忌的。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两位夏侯将军商量好,以一人做饵,引诱蜀军入城,令一位夏侯将军在城里做好陷阱,埋伏兵马,将入城的蜀军包饺子全歼。
虽然很少有人会那么狠,肯用自己做诱饵,但是古来多贤士,很少不代表没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事情在中华大地上屡见不鲜,谨慎起见,这一招还是不得不防的。
假如是那样的话,庞统一定会先让一队先锋入城,确定没有危险后大军随后再入。但是,现在两位夏侯将军同时投降,那就不一样了,如果这真是一个局,那敌军的代价也太大了。
不过即使如此,庞统也不敢完全放心,他让两位夏侯将军各自发出军令,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分批调出城,在城外指定的地点缴械投降。
这样一来,出城的魏兵失去了高城厚墙的保护,分批出城又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蜀军可以从容接收这些降兵了。只是这个过程比较耗费时间而已,但是这种时间成本相对于安全来说还是非常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在刘厚率领hong军到达许昌城下时,蜀军才刚刚接收完所有的魏军俘虏,轻轻松松地入城去接受城防。
刘厚听完张飞和庞统的叙述,感到龙颜大悦,这种不用开打,双方都不用死人的情况占领城池是最理想的状态,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也就是指这种情况。
有这种结果都是庞统的功劳,他再次感受到,像庞统、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顶级谋士的巨大价值,他们绝对不是只会耍耍嘴皮子、夸夸其谈的人,有时候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计策,起到的效果超过千军万马。
龙颜大悦的刘厚自然要大肆封赏,他下令犒赏三军、封赏有功之臣。由于庞统已经算是位极人臣,爵位也是有的,再想封赏已经不知道封什么好了,幸好,他还有个儿子叫庞宏。古代都有荫蔽制度,就是老子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可以荫蔽儿子也出来做个小官。
于是,刘厚封庞统儿子为中郎将。中郎将这个官是统领皇帝侍卫的,属光禄勋。不过在三国时期,这个称号和那些杂号将军的名号一样,已经被用滥了,只是一个虚衔而已。
而且hong军的军制也不再用汉朝那一套,而是用了后世军队的“三三制”,用排、连、营、旅、师、军这样的命名规则,所以,庞宏这个中郎将还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
庞统也知道这种情况,为了儿子将来更有出息,他只好厚着脸皮向皇帝请求,让自己儿子加入军队,为皇帝征战天下。刘厚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将他儿子调入亲卫军中,任了个营长。
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改编部队
至于张飞的封赏,就更是封无可封了,以他国丈加先帝兄弟的地位,原本也不需要再注重什么虚名,他如果需要什么,根本不需要客气,直接动手拿就是了,自己女婿还能不给他?
而且他的确也是老实不客气,刘厚再厉害,在他面前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那个小屁孩。,。。既然他不跟自己客气,刘厚也就不跟他客气了,所以,这次封赏只赐给了他五百两黄金,至于官职爵位神马的,统统省了。
而他的儿子张苞,他在hong军中有他固有的前途,根本无需靠父荫。对于投降的两位夏侯将军,刘厚特意召见了他们,对他们好言相慰,并和曹休一样,将他们扔到某支部队去当个副职。
他们都和曹休一样,需要起到标杆的作用,需要竖立起马骨的榜样,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三只羊也是赶,就让他们一起到部队学习hong军的各种规矩吧。
当然,他们分别被编在不同的部队中,否则这几个原来的魏国大将串联在一起就不好了,这种可能性虽然小,但是不可不防。由于在汝南和许昌都俘虏了大量的魏国士兵,所以,很轻松就能多组建几个旅出来。
汝南、许昌俘虏的魏兵总数超过十万,经过筛选,挑了二万八千人出来,整编成四个旅,每个旅七千人。其余人还按老规矩,编成生产建设兵团。这一下蜀国又多了七、八万精壮劳动力,国内的生产力又得到了大大的促进。
攻陷了敌国首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虽然这个首都相当于敌国自动放弃的。群臣建议刘厚举行兴典,大赦天下,甚至还有人建议迁都的。
不过这些建议刘厚一个都没有采纳,他觉得太麻烦了,而且浪费钱,有钱还不如留着打仗呢。他以天下未定为借口一一推辞了这些建议。虽然他没接受迁都的建议,但是他也不打算继续走了,开玩笑,如果每一场仗都要皇帝亲自出马,那还要那么多臣子干什么?
他决定暂时在许昌住下,自己居中调停,让手下的部队四处出击,收复汉朝故土。反正这里有现成的皇宫,居住环境很不错,这还要感谢曹丕临走前没有下令烧皇宫,甚至烧城池,也许他还憧憬着有一天可以重回故土吧。
不过在四面出击前,要先将部队重新整编一下,现在编制太乱了。第一师太庞大,急需重新编制。原来的第一师有十个旅,现在又新编了四个旅,一共十四个旅,编号顺着编过去。
由于刘厚这次要搞大动作,打算一次过将所有部队改编好,因此,他将这次新编的几个旅和上次新编的几个旅全部打乱,再将第二师、第三师一共三万藤甲兵和朱褒的第四师也全部打乱,按照第一、第二旅中的藤甲兵比例,重新组合成各个旅。
在北伐之前混编成功的是第一到第六旅,第七旅到第十四旅可以说是胡乱编在一起的,这次也要好好理顺一下。第七旅原来有一万人,第八到第十四旅一共五万人,加起来就是六万人。
藤甲兵三万,第四师两万,所有参加改编的部队一共有十一万多。按照每个旅七千人的编制,一共编成十六个旅,其中不足的人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