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免费阅读 > 第256部分(第2页)

第256部分(第2页)

司马懿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借机投降,换个主公。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魏国虽然号称还有百万军队,其实这些部队多数是地方戍守部队,战斗力比曹操时差了一大截。碰到我们的hong军,这些部队都不过土鸡瓦狗而已。

只是很多人都还没看明白这点,而司马懿是聪明人,他没理由看不到这点,从他统领数倍于我军的兵力,还是一味以固守为主,也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对双方部队的战力有正确认识的。

朕估计司马懿早已经看出天下大势的走向,一早就想换个更有前途的主公了。不过之前是没办法而已,现在我们给了他一个那么充分的理由,他哪里还会不把握住。如果不是看到我们必将一统天下,你以为用他的家眷就能威胁到他吗?”

计划定于三天后正式实施,因为司马懿要收拢溃兵,重整人马,而且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安排,所以大概需要三天时间。

司马懿收拢了溃兵回到襄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曹丕派来的监军宦官王公公哭诉。哭诉什么呢?他哭诉说其余几支部队不听调遣,没有一齐发动对蜀军的攻击,以至于自己孤军深入,被敌人优势兵力击破。

当然,他这是说谎兼栽赃,实情是他根本没有发布帅令,调遣城外的几支魏军夹击蜀军。当然,王公公也根本不知道这些,他被司马懿好吃好喝供着,不但住得舒适,活得潇洒,还有金银珠宝拿,对司马懿的亲和度非常高,自然是他说什么就信什么了。

他被司马懿一轮忽悠后,也义愤填膺了起来,司马懿趁机提议,说自己人微言轻,在军中说话没什么分量,比不上王公公您,是陛下身边的红人。您一言九鼎,那些粗鄙的武夫们对你的命令一定莫敢不从。不如由公公你出面,召集各位将领过来商议军情,到时候公公你就可以命令他们一起出击。

只要有二十多万大军四面八方一起夹攻蜀军,蜀军那几万人就如那挡在车前的螳螂一样,到时候蜀国小皇帝还不是手到擒来吗?到时候公公立下不世之功,陛下一定会欢喜异常。

王公公被他说动心了,活捉蜀国小皇帝,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将来的啊?司马懿就像后世最出色的楼花销售员一样,摆出一张图纸或者模型,用口头描绘一个未来美好生活的模样,就让人不惜倾尽三代人积蓄的家财,甚至还要向银行贷一笔要还一辈子的款,买下那连地基都还没见到的梦中楼阁。

不得不说,这个宦官足够的愚蠢,足够的好愚弄,足够的好大喜功,这才会被司马懿忽悠到。一般人听到司马懿说其他将领不尊他将令谁会信?司马懿身为魏国大都督,多次领兵作战,而且战绩斐然,如果那些武夫不肯听他的,他怎么可能取得那么好的战绩。

而且军中最尊崇强者,尊崇能给他们带来胜利的统帅,司马懿仗打得不错,手下的将领对他都佩服得紧,怎么可能不听他号令。

退一万步来说,那些将领真的不听他号令,难道他不会用军法治他们的罪吗?无凭无据打杀这些将领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有真凭实据,一个大都督要惩治手下将领还是完全没问题的。更何况,司马懿还有曹丕这张牌。

如果手下将领真的不听将令,司马懿就算不能惩罚他们,他不会上书朝廷,弹劾这些将领,请皇帝下旨训斥、惩治他们吗?用得着找一个死太监来出面吗?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很小,除非是曹氏族人中很重要的人物他才可能这样做,司马懿如果连一点小事都处理不了,动不动就要找皇帝哭诉,那他也太差劲了,太不胜任大都督这个位置了。

可是这个宦官深居宫中,根本没有点军事常识和政治头脑,只是一个愚蠢且贪婪的蛀虫而已,三言两语就被司马懿忽悠得三迷五道,晕乎乎、飘飘然地就同意了司马懿的提议。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第二百零九章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司马懿忽悠住宦官王公公后,又悄悄写了一封奏章,派人火速送回许昌,呈给曹丕。,。。奏章的内容是说,宦官王公公不懂军事却要胡乱指挥,一味逼迫将士出城和蜀军正面野战。

司马懿在奏章的前半部分里详细分析了现在的敌我态势,他说蜀军拥有火器,杀伤力非常惊人,己方虽然有几倍于己的兵力,但是如果放弃了坚城的掩护,而且和蜀军野战,根本无法抵挡蜀军的进攻。

司马懿关于双方战力的这些分析其实不是第一次呈报给曹丕了,之前朝廷中也有很多大臣质疑过司马懿的固守策略,认为他坐拥二十多万大军,数倍于蜀军的兵力,且龟缩在坚城中,实在是无能之极。很多大臣都以这个理由弹劾他,想请曹丕下旨严令他主动出击。

司马懿当然也就这种弹劾发出过书面的辩解,那些辩解之言和这封信的内容也差不多。司马懿的这些分析非常中肯,充分说明他极具战略眼光,对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

而曹丕因为试枪、试炮也见识过火器的可怕威力,所以对司马懿的判断很认同,加上他对司马懿这个帮他夺得王位的老师很信任,所以才顶着朝中大臣的压力,一直支持他。

司马懿在这封的奏章后半部分说,宦官王公公自称握有皇上的密旨,可以号令三军,他越过自己,强行要各支部队的主将听其号令。

这个王公公还打算召集各支部队的主将,直接对他们下达出击命令。司马懿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如果他真的那么做,很可能会葬送这二十万大军。最后他恳求皇帝召回这个宦官,以免他继续扰乱军营秩序。

曹丕收到司马懿的奏章之后大为震惊,他当然是相信司马懿对形势的分析的,知道现在的情况的确只有依托坚城固守,然后用优势兵力威迫着蜀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魏军一旦主动出击和蜀军打野战,那就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了,魏军恐怕真的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更令他震怒的是这个宦官竟然那么大胆,竟然敢假传圣旨,在前方部队中乱命夺权。他的确是给了一封密旨这个宦官,但是密旨的意思是,如果司马懿有反叛的迹象,就调动人马拿下司马懿,夺其兵权。

可是没有说在司马懿没有反叛迹象时,就将他的兵权夺过来啊。王公公这样做明显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曹丕不由得大感后悔派了这个宦官去襄阳。

因为前汉十常侍乱政的教训,他对于宦官的使用已经十分谨慎了,所以他并没有赋予这个宦官太多的权力,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监军身份,只是吩咐他暗中调查司马懿是不是有反心。

谁知道这个宦官竟然胆大包天,一旦离开了宫廷,到了部队上,竟然敢这么胆大妄为,连堂堂大都督也不看在眼里。

曹丕马上派了一拨人马,连夜赶去襄阳前线,想将王公公召回朝廷问罪,以免他继续干扰前线的战事。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襄阳和许昌虽然不是隔得很远,可是毕竟有段距离,古代的交通最快就是骑马,可是马的平均速度也不过一小时几十公里,从司马懿送出奏章到曹丕派人过来,这一来一回着实耗费了不少时间。

这么多的时间,一切该发生的早已发生,当然,这些时间差都是司马懿预先算计好的,他肯定得留下足够的时间给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不可能让许昌来人坏了自己的好事。

司马懿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怂恿宦官王公公以他的名义召集城外各支部队的主将过来一同商议军事。司马懿跟他说,用他的名义召集他们,再由他亲口布置这次军事行动的计划,这样到时候这场胜仗就实打实的算在他的头上了,到时候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