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见到店家热情推销、满眼期待的样子,林苏便爽快地大手一挥:“来两份!”
他倒要尝尝传闻中的“徐公饼”究竟是何滋味。
“好嘞!”店家高兴地应了一声,很快就给林苏拿了两份刚出炉的徐公饼。
见到“徐公饼”的真容,林苏忽然觉得这面前的饼莫名眼熟。
再一想,林苏便猛然想起来了,这不是他当年刚进游戏不久,为了在上京赶考时继续投喂徐覃,结合当地饮食特色和现代美食知识,指导当时的帮工宁婶做出来的酥饼吗?
话说徐覃当初参加会试时带的干粮是什么来着?
好像大概应该似乎……也是这酥饼。
林苏拿着“徐公饼”,此刻的心情是震惊复杂的。
万万没想到,这么离谱的传闻……居然还真有点现实依据。
不过所谓的“饼不离手”这种传闻,很显然就是店家为了推销商品而造出的不实之言了。
只是……为何是“徐公饼”?而不是“林公饼”?
明明是他创造出来的啊!
难道是因为他名气没有徐覃大吗?
林苏提着“徐公饼”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除了徐公饼以外,这里还有好多东西前面有“徐公”二字的前缀。
什么“徐公糕”、“徐公酒”、“徐公笔”、“徐公纸”、“徐公砚”……连这满城的柳树,也被加了两个字——“徐公柳”。
可谓是将名人效应发展到了极致。
但前面的“徐公饼”也就罢了,后面的“徐公糕”、“徐公酒”,则完全是无中生有,是后世人们的牵强附会。
林苏走在府城中,穿过一个街巷,经过一家家书铺。
当年的“三更斋”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是新的书铺从来不会灭绝。
而让林苏感到惊讶的是,他居然在这些书铺中,发现了自己的《明公案》!
“三更斋”虽然已经消逝,但是他撰写的话本,却似乎一直流传了下来。
并且看上去,哪怕是几百年后的现在,这本书依旧还是热销书籍,经久不衰,被后世人称为古今奇书。
另外一本奇书,则同样是《明公案》的作者所著,名为《闲客游记》,以瑰丽奇幻的风格和故事,为人称道,甚至让人开始怀疑,里面记载的妖鬼仙魔究竟是不是真的。
关于《明公案》和《闲客游记》的作者“闲客”,因为其过于神秘,后世人对他的身份也有许多猜测,但由于线索太少,大多传闻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什么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最让人遗憾的是,闲客所著的《明公案》,尚没有完成。
所以人们也不知道,善断案、明法度的明公,最后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