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他的儿子,如果一个被他送到了郡学读书,一个却要千里迢迢地跑到穷山僻壤去求学,别人会怎么想?
所以林常坚决不给林道安跑去郸周县的机会,林道安只能讪讪而返。
林苏:干得好。
不过林苏每次扇起蝴蝶翅膀,都会惹来一阵狂风。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林道安回到学堂后,第一个看他不顺眼的人不是旁人,正是高阳伯。
前话说过,高阳伯此人出身于一落魄家族,曾经家资不菲,后来家世败落,只能勉强度日。
不久前高阳伯便得了父母的暗示,家里的钱恐怕支撑不了高阳伯的学费了,希望高阳伯能够辍学,去别人家中当个账房,或者干其他活,补贴家用。
这让高阳伯十分恼火。
他一点也不想和林道安一样,被迫退学,当个一辈子穷酸的走卒贩夫。
如今见到原本辍学的林道安再次回来,还得到了别人的资助,不必再为学费担忧,这让高阳伯心中如何不恼火、如何不嫉妒?
归来的林道安没有在私塾中激起太多水花,倒是有一些想要交好林道安大哥的人,笑着来和林道安寒暄,甚至在得知林道安需要补课后,主动将自己的笔记借给林道安……这同时也让高阳伯更加嫉恨了。
这日,胡夫子讲完课,就把高阳伯等几个人叫了过去。
高阳伯不知胡夫子叫他何意,但发现和他一起过去的人,都是一些贫寒学子后,他不免有一些不快。
难道夫子心中,竟把我与这些人等同吗?
而胡夫子在把他们叫过去之后,就给他们讲了郸周县开立县学一事。
不少人面露心动之色,但大部分人都有些犹豫。
毕竟在古代,赶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是到一个人生地不熟又穷乡僻壤的地方去求学。
若是高阳伯早几天知道这件事,定然欣喜若狂。
他才不管路上会不会遇到危险呢!只要能继续读书,他便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往上爬。
可是,如今知道了林道安的事情后,想到林道安现在可以安安稳稳地待在西原县进学,不必为学费担忧,而他却要因为贫穷而千里迢迢赶去郸周县,他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强烈的不平衡感和妒忌来。
凭什么?凭什么那林道安,就能这般好运?随便走走就能遇到资助他的人?
而他,却怀才不遇,遇不到一个能欣赏他才华的人,还要去那穷乡僻壤!
林苏:……当然是因为我了,你所见到的,所谓林道安的岁月静好,那皆是因为,有我在替他负重前行。
林苏默默抹一把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