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朝廷杀死韦将军和其他同僚的怨恨、对自己无法亲自杀敌的颓废、对草包上位的不甘、对无法为韦将军报仇的自己的厌恶……
种种情绪夹杂在一起,于是,他选择了彻底堕落,堕落在温柔乡里,堕落在花天酒地里,醉生梦死,对朝廷的指令阳奉阴违。
你们不是不需要我们这些平民出身的将领吗?那就自己干啊!
直到戎狄兵临城下,他才恍然发觉。
需要他效忠的是朝廷,可是需要他保护的——
却是百姓。
那么,徐覃呢?
他心里想要效忠的,是朝廷吗?
他心里想要保护的,是百姓吗?
作者有话说:
其实如果朝廷真的派吴科作为镇守边疆的大将,也不会发生什么好事,人性是复杂的,韦将军死后,吴科心中对朝廷是有怨恨的,这种怨恨,因为韦将军有亲人眼,所以看不出来,以为自己死后吴科能继续当一个忠诚的将军,镇守边疆,但是曾司空却能看出来,所以最后代替韦将军的不是吴科,而是京城里的将士,毕竟曾司空是主和派,他当然不想和戎狄开战。
所以如果吴科当了边境大将,很有可能就会起兵造反,到时候就是徐覃带着大军来平叛,而不是击退戎狄了……
不过现在的线上,吴科在戎狄攻城、并看到百姓的惨状后,终于幡然醒悟,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觉得自己愧对韦将军的教导和百姓的信任,所以愧而自杀了。不过他始终觉得小徐才是罪魁祸首,所以一直在地下等待被小徐送下来的一直避战、临阵逃脱的将军知府们,和小徐本人……
第260章雍朝
吴科不知道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徐覃本人能够知道了。
……又或者,就连徐覃自己,也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徐覃带着骑兵先行到达山朝省后,大军和辎重部队也会在之后这一个月里相继到来。
和吴科想的一样,那些避战不出、没有支援东安省和山朝省的将领们,那些弃城而逃的官员们,统统都步了他的后尘。
至于他厌恶的那位从京城来代替韦将军职位、临阵退缩害得东安省失守的京城将军,早就在撤退时死在了戎狄的刀下。
不过徐覃没有忘记他的错过,按照律法,他犯下的罪是要株连亲族的,所以徐覃记好他的罪状,写着和其他人罪状的奏章一起,一同寄往京城。
真可谓是“人死了,罪没死”。
戎狄虽然撤兵,但是东安省还在他们的控制下,徐覃便带着手下的军队,朝东安省的方向进发。
如今,离徐覃带着军队支援吴科、戎狄撤离山朝省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曾经经历过戎狄攻城的山朝省首府府城,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战争的伤痛,被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里,虽然还没有被时光掩盖,但百姓却抹掉了眼泪,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