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到去年以前,ULA每年不仅从军方获得大量发射合同,还有年均10亿美元的“发射能力维持补贴”。
所以太空叉崛起之后打破了垄断,还以低价迅速抢走了“黑店”大多数的订单,包括商业订单和国防订单。
外部则是同样的一四年,毛子因为某里米亚危机和西方关系迅速降温,ULA公司“宇宙神5”火箭由于使用了毛子的RD-180发动机,所以发射军方订单开始处处受到限制。
为了应对这些情况,ULA启动了“火神”火箭的研制。
“火神”火箭长约61米,直径5。4米,芯一级配备两台蓝色起源公司研制的BE-4液氧甲烷发动机,相当时髦。
芯二级则是使用氢氧燃料的“半人马”上面级,所以它的全名叫“火神-半人马座”火箭。
它可以根据不同运力需要选配2、4、6枚固体助推器,所以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在10。8~27。2吨之间浮动。
因为使用了性能优异的“半人马”二级,所以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高达15。3吨。
这几个运力数据让它在设计的时候位于世界前列。
而且因为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优点很多,包括比冲高、维护方便、易于获取、发射成本低等。
此外甲烷冷却性能好,适用于全流量补燃循环方案,能够兼顾高性能和重复使用需求。
所以为了进一步的降低成本跟太空叉比拼,“火神”火箭也考虑了可重复使用技术。
“火神”火箭根据可重复使用要求提出了“敏感模块自主返回技术”。
这个技术怎么说呢,就是别人回收一级火箭,而它回收一级火箭的发动机模块。
当一级火箭分离之后,它的发动机模块将会脱离,并在充气式热防护罩的保护下再入大气层,然后依靠降落伞进一步减速。
根据ULA的计算,如果说整体回收一级火箭可以节省65%的成本,那仅回收一级火箭的发动机模块就可以节约50%的成本。
虽然还差一些,但种仅回收关键部件的方式将比太空叉公司回收整个一级箭体的方式更加简单和易于实现。
当然,首飞的“火神”火箭并没有这种技术,且技术的研制进展也比较缓慢,技术成熟尚需时日。
毕竟充气式热防护盾还没成功呢,它之前只进行了亚轨道测试,明年才进行轨道再入大气层测试。
如果成功了才能达到“火神”火箭的需求。
然而,这款被ULA寄予厚望的“火神”火箭却有点不争气,研制过程问题频出。
主要是它押宝的蓝色起源BE-4液氧甲烷发动机和“半人马座”氢氧二级研发都有问题,还都在测试过程中发生过爆炸。
别说定型生产了,光调查爆炸原因和改进结构就花了很长时间。
于是发射时间一推再推,原计划在一九年左右首飞,结果一直推迟到了今年七月。
比原计划晚了两年。
这让ULA多次抱怨:“我们的合作商就是火箭首飞的最大阻碍!”
如果它是在一九年首飞,虽然老中那边在一八年八月首飞了“万户”火箭,但老中世界影响力有限,仅仅吃掉了一小部分国际订单。
而太空叉能吃大部分老美和国际订单,但它的火箭数量有限,订单多到吃不完只能排队。
所以准时首飞的“火神”是可以凭借10。8~27。2吨的灵活变动近地轨道运力吃下一部分订单的。
第439章老美:全体向我看齐,我表演一个绝活!(二合一)
但到了二一年的现在,不说太空叉吃掉了大部分联邦内部的订单,国际订单也基本瓜分完毕了。
主要是老中有好几款高低搭配的可回收火箭,而且价格还便宜。
甚至还有不少国家的订单就攥在手里不发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