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仙宗道功精华复印件 > 第十七章 父母之为子(第1页)

第十七章 父母之为子(第1页)

旁边的秦兴、陈华也看不懂地图上哪是哪,只是看着李德发的表情很坚定,赵安的表情似乎很惊讶!

李德发说完话,看向了跟随自己来鸿门镇的账房管事胡启,说了句“给我拿个金袋。”

胡启马上明了其意,递上一个钱袋过来。这也是李德发的习惯,金袋代表是二十两金子,银袋代表是二十两银子。

李德发接过钱袋对着秦兴说道,“秦老管事一生为我李家生意操劳,今日又得见秦掌柜,特备一点心意,希望能为两位小公子做点什么,还请务必收下!”然后便把钱袋递了过去。

秦兴见状,不自觉地赶忙拒绝。又突然想起父亲曾告诉他的话,要善于抓住见大人物的机会,于是开口说道,“李大掌柜,这钱我们不能收,还请您收回去!要不然我本来有个不情之请,便不敢再提了!”

李德发一听,笑呵呵地说道,“这是给两位小公子的,你先收下,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就好,我和赵掌柜都在这里,大家一起试着想办法。”

秦兴一听,便明了其意,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李大掌柜,还请您一定收回去!要不然,我们实在不敢提,您到店里也看到了,我们家一直广受您和赵叔的照顾,已经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报答了!要是再收您的钱,我们真的没法再开口了!”

李德发大笑起来,只好把钱袋拿回重新给了胡启,然后对着秦兴说道,“都是一家人,也别客气,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吧?”

秦兴也不含糊,直接说道,“是想向您讨一个李家学徒班的名额,给我那幼子!”

赵安在旁边笑了笑,刚才一直在猜测是什么事情,现在想秦兴还真会出难题,不过此事确实要李德发来决定!

李家学徒班在雨泽县极其抢手,想当年李德发、赵安等人都是从这学徒班一点点过来的。最初李家规定,必须李家嫡系或近亲,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男子,方可进班,而且该班每十年开一次,每次只招十人,错过的就再无机会。不过,随着李家生意越来越大,近百年来,对学徒的要求已经有所放松,偶尔也会有几个雨泽县或苍云府的富商子弟过来学习经商,或者一些做出大贡献的掌柜和管事的优秀子孙被送过来。

李德发想了想,开口说道,“原来是这件事啊,你可知我们李家学徒班的规矩,小公子今年几岁了,可曾识字?”

秦兴赶紧回答道,“知道,以前曾听我爹提起过,幼子今年十岁,已上了三年私塾,认得一些字了!”

赵安哈哈大笑,对着李德发插话说道,“这小子我见过两次,和鸿武还是同窗,他们一起玩的很好。”接着又转向秦兴,“秦兴,你就不想着让儿子考取个功名,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以前你爹可是跟我说过,砸锅卖铁也要培养秦海的。”

秦兴心里早有计较,直接说道,“幼子几斤几两,我们还是知晓的。这几年去私塾读书,得刘老夫子教导,虽说有所长进,但远不是功名那块料!”

赵安不好再说什么,便在旁边喝起茶来。

李德发又想了想,说道,“行,此事我答应了。不过既然已经知道规矩,要十三岁才可以来学徒班!而十年一届的学徒班,正好也在三年后。这几年,先让小公子继续读着私塾,如果有什么更好的营生,也可以随时改变主意。”

“多谢李大掌柜!”秦兴高兴地说道。

“这都是些许小事,不用客气!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赵掌柜,或者来雨泽县城找我也可以。一会快到午餐时间了,我们也就不打扰了!等下次来鸿门镇的时候,若有时间,我再过来坐会!”李德发笑着说道。

秦兴则赶紧让媳妇拿着牛皮纸包了两只烤鹅,说是让李德发尝尝手艺。最后李德发执拗不过,只好收下。

待众人走后,秦海娘很是愤怒地问道,“秦兴,你这是做什么?咱们秦海现在多喜欢读书啊,况且咱们也不缺什么啊,干嘛要去给人当下人,受那窝囊气?”

“你个妇道人家,懂个啥?你看看秦海是读书那个料吗?散了学饭都没吃完,就跑去河边钓鱼,这么贪玩!”秦兴想要长篇大论地讲解一番,奈何秦海娘直接抢话说道,“怎么不是那个料了?那每次钓回来的鱼,你倒是别吃啊!再说,赵家小公子不也一起去了吗?难道赵家小公子也不是那个料?”

“跟人家能比吗?人家爹有文化,从小又有人教导。秦海才读三年私塾,这更小的时候都没见过书长啥样。虽说认识了个把字,但是臭毛病也染了一身,这么大了,连喂马都不会,我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套马车了!”秦兴解释道。

“你才认识几个字?出去跟人家私塾先生连话都说不明白,还你这么大会套马车了,我看你一辈子都是吃苦命,现在还把儿子送给别人使唤,你看你多出息啊!”秦海娘听完秦兴的话,明显生气地说道。

“你懂的啥?我一直跟着我爹东奔西走的,见识多了!那李家学徒班出来的掌柜和管事,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为人处世那都是头头是道的,而且跟谁都能聊上大半天。就不说这个,我爹以前希望我不再受人气,自己干点啥,时间也充裕。现在你看咱们两,每天起早贪黑,累的要命,挣得比李家管事也多不了多少!你说,咱们这苦秦海能吃的了吗?秦陆过两年就回来了,他倒是吃得了苦,到时候咱们还得买个大店铺给他开个木器店。秦海自从读了私塾,我也看出来了,吃不了那么多苦,不如去学学经商,以后不想给李家干了,也能出来单干点啥啊!”秦兴继续解释和安慰道。

就这样,两人边吵边聊着两个儿子的未来生计,直到午餐的第一个客人进店为止。

而出了秦记烤鹅店的李德发和赵安上了马车后,交谈了很多事情,半个月内就要开始收购鸿门湖四周的土地和鸿门镇南侧鸿毛河对岸的土地,这可能就会掏空李家的所有现银,所以李德发要赶紧赶回去与父亲和弟弟们商量,至于今晚的晚宴则让赵安来代替自己出席,大不了过几天再来时,再去其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家里登门拜访一下。至于在这之前讨论的,都是陷入到迎仙楼这一处的牛角尖之中了,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做整个鸿门县城的规划,甚至将来鸿门府城的规划。

私塾也到了午餐和休息时间,福喜楼已经送来了四菜一汤,这是赵安每天为刘老夫子和赵鸿武准备的午餐。而一些近处的孩子父母也已经送来了午餐,只有秦海家境一般且路途遥远,每天都是自带午餐。今天秦海是所有孩子中最后一个到私塾的,根据以往的习惯,大家在膳厅用餐时都会离他远一点。赵鸿武以前曾让秦海不要带午饭了,过来一起与刘老夫子用餐即可。但秦海自觉不太懂吃饭规矩,又常被其他同窗背后指指点点,只跟着吃了两天后,就又开始自己带饭了。

刘老夫子落座前,所有孩子已经把餐盒摆在桌子边上了,却没有一个人打开。等刘老夫子落座后,所有孩子一起起身向刘老夫子作揖行礼。“用膳吧!”刘老夫子说道,学子们开始静静打开自己面前的餐盒,并把饭菜轻轻地摆放在桌子上,然后慢条斯理的食用起来。这时候,秦海突然站起来,端着打开的木制食盒,走到刘老夫子面前,轻轻地放在桌子旁,双手将里面的长瓷盘端了到了桌子上,赫然是昨晚钓到的两条半斤左右的鸿山鱼。然后,对着刘老夫子作揖行了一礼后,也不言语,又轻手轻脚地走回了自己座位,吃起自带的炖鹅杂和米饭去了。

赵鸿武看到这一幕,只是笑了笑,便开始低头吃饭,实际他最了解秦海,心思单纯,虽然有些小毛病,但无伤大雅,是个可交之人。刘老夫子则把鱼盘往赵鸿武身边挪了挪,示意他一起吃,内心里也很喜欢秦海这孩子的,感觉秦海和他爷爷秦山一样,是个非常有心和有趣之人。其他同窗见到这一幕,并不太惊奇,因为平常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其他同窗送一盘或两盘菜过去孝敬刘老夫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