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是要把曹寅给我吗?”李礽来了兴趣,前些时候,他为了保温箱找了造办处,又找了曹寅,总算明白为啥历史上的皇帝会有个近臣了,这事儿就交给近臣一个人,近臣在四处奔走,皇帝不就只用找近臣一个人,反正皇命在此,事情总能办成。
康熙斜了他一眼,“你想得倒美!”
李礽啧啧两声,唉,小气哟~
“朕把造办处的几个工匠拨给你,另外把飞扬武给你,让他管着你那个研究所,还有何竟也给你,宫内有啥需要传递的消息就让何竟跑。”康熙说道。
飞扬武现在管着酒精和烈酒的事情,也算是在帮保成做事儿,不如直接拨给保成算了。
德忠虽然更亲近,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保成的哈哈珠子,需要学习功课,不像何竟那么方便,还有就是何竟的年岁更长,遇事儿也更为沉稳些。
“那宫外呢?”李礽敏锐地抓住了康熙话里的重点。
“宫外的话,你可有合适的人选?”康熙反问道。
李礽根本也不认识几个宫外的人,在脑子里面搜寻了一圈,没有合适的人,“有飞扬武就成了吧?”
“朕想把曹衡安排进去,你觉得如何?”康熙问道。
原来您早就有了打算,直接说不就是了,何须问自己呢?
“可以啊。”李礽说道,他想了想,又道,“那他们都算有官职吗?”
这个就很重要了,要是算官职,那就麻烦了。
自打上次猜测保成可能不是最后的储君,康熙对保成的想法多加注意,“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李礽不察,思索片刻,说道:“算,也不算吧。”
“如何解释?”
“要是说算的话,其实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官职,略微尴尬,不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算技术型的,就像戴梓那样的人,有技术,这样的人给技术职级,还有就是统领后勤那块儿,给职位职称,如何?”李礽说道,“但是,这其中有个问题……”
康熙一听便知道保成的意思,明承元制,清袭明制,有所谓匠人制度,。
洪武二年,朝廷颁发政令,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随意更改。
也就是说你是匠籍,那你的子子孙孙都是匠籍,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还要轮班、坐班,也就是无偿为朝廷打工,类似于征服兵役,人家兵役是一时的,这个打工是生生世世的。
当然,要是不想去,就要出钱给官府,官府再去征人。
匠籍在老百姓之中几乎是最低贱的,祖祖辈辈都改变不了户籍,更别谈做官这种事情,而且,作为匠籍,管理十分严格,要是胆敢逃跑,会被判处充军。
虽然这制度在天顺二年被废除,但是废除的只是匠籍制度,而且在天顺十五年国库缺银子的情况下,又重新恢复征收,这其中混乱不言而喻。
而,匠人素来位置低,所以赵铁匠只是让阿松识字学文,缺始终没有让他正常地去私塾念书,真要是想让阿松科举的话,肯定是要找个私塾给念的。
瑷珲没有,其他地方也是有的,托自己亲戚也好,朋友也罢,将阿松送出去。
但是赵铁匠压根就没动这个心思。
这也不怪赵铁匠,要怪,就怪朝廷反复无常吧。
保成说的问题就在于此,他日后肯定要走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工匠,这里面肯定会有匠籍的人,这些匠籍的人封官与否到时候肯定会成为一个矛盾。
康熙思索了一下,现在匠籍的税银都是由现在从事工匠的人缴纳,除此以外,还有他们的子孙、亲属垫付,又或者当地官府支付。
第一种情况倒还好,后面三种几乎是完全不利己的状况,其中的矛盾与勾当自然不必多言。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康熙问道,保成既然提到这个问题,自然是想过的,不如听听他的看法。
“我就是觉得这法子肯定让大家都不想做工匠了,不如推行以工代征算了。”李礽说道。
康熙笑了,“当初也的确用过你说的这个法子,但是效果很差。”
李礽来了兴趣,“为何?”
“你知道天顺二年,咱们就废除了这项制度对吧?”康熙问道,将事情道来。
天顺二年,废除了匠籍制度,同年,营建太和殿,从各省份调了工匠,按工给酬劳,但是到了天顺十二年,工程迟迟未完成,工部回报的原因就是缺少工匠人手,最后朝廷重下诏令让各省府再招工匠。
营造太和殿只是其中一例时间,缺乏工匠,导致工部许多重大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的工程都延误,实在是掣肘难行,进退两难。
第286章新赌约
按工给值,只是一道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