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无法……”朱方旦还是说道,他相信,自己要是点头,太子爷立马能找出反驳自己的理由,说不定还要派人去调查。
虽然太子爷没有说,但是他就是有这种感觉。
“你很聪明,也会察言观色,更是口才上佳,若不是放在装神弄鬼之事上,定然能有所建树……”李礽说道,这人能将王公宗室、数千百姓玩弄于自己的掌心,还是有点能力的,不过就是没有用到正轨上罢了,“可惜了……”
朱方旦一听这话心里拔凉的,太子爷这是要杀死自己吗?
李礽在心里叹气,可惜连丹都不会炼制,他要了也没用,“汗阿玛,我看完了。”
明显看出儿子不满意,虽然不知道他不满在哪里,但是康熙到底还是松了一口气,“把人带下去吧,处置办法交给内阁商议。”
这是暂时没事了?
朱方旦又喜又惊,喜的是自己今日逃过了一劫,他好几次看出来了,皇上是真的想杀了自己,惊的是内阁那群鼓吹程朱理学的还不知道怎么说他呢。
等到朱方旦被带下去,康熙忽地笑了,“还真让他算对了,今天没要他的命。”
李礽却不这么认为,他道:“不过是觉得重庆一事已过,他现在也没有犯什么错误,汗阿玛仁慈,不会再追究而已,与其说他算事儿准确,不如说他对人性的把控准确。”
搁在现在,这人肯定是什么传销的大头头,杀猪盘的顶尖销售。
康熙想想也是,又觉得保成跟着自己处理朝政一段时间,果然有所进步,都能分析得头头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是道了,算了,朱方旦就关一段时间,昭告民间吧。
然而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现了,以明珠为首,李蔚、王鸿绪、汪懋麟等人开始疯狂弹劾朱方旦,言其“托修炼之名,挟欺世之术”,耽误平定三藩,是大罪人,甚至以东汉张角、元代刘福通作为对比。
须知,这两位可都是聚众起义的领袖人物。
这不是要朱方旦的命吗?
可是他们只是想要朱方旦的命吗?
第233章统计学
事情犹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这些人开始弹劾朱方旦的弟子,包括陆光旭、翟凤彩、顾齐宏等人,声讨他们悖逆招摇,刻造邪书,蛊惑愚民。
不止他们,连那些收藏过朱方旦作品、邀请过朱方旦入府的人也要一并论罪。
整个事件变成利用朱方旦来排除意对手的手段,对此,领军人物明珠和索额图都有些放任的态度。
索额图虽人不在庙堂,但是他的影响却从未消失过,如今正是借机一跃而起的时候。
另一边,明珠想尽办法要将索额图压下去,眼看着索额图就要东山再起,更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将他一举按死在苗头里。
明争暗斗这么多年,眼下这种紧要关头,谁也不想让对方得逞,两派的人相互较劲,锱铢必较。
一时间,朝堂上风声鹤唳,乱成一锅粥,康熙干脆让人把所有事关弹劾的奏本都送了过来,看看他们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自打康熙亲政开始,可从未见过这么多弹劾的奏本,堆满了案头,跟座小山似的。
李礽翻看了一下,这是一本弹劾某人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说了和朱方旦类似的某话,这某话翻译一下就是对皇上的统治不满。
好家伙,风筝都没有你这么能扯!
因言获罪,这不就是“文字狱”?
李礽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亲自看到一场始于微末的文字狱,一时间,心情有点复杂,惊讶于自己能亲眼见证这个事儿,却无奈于这件事本就是无妄之灾。
历朝历代都有因言获罪之事,不过清朝每次牵连甚广,故而声名狼藉。
弹幕上,稀里哗啦的一片,讨论热烈——
原来文字狱是这样出现的
多大点事儿,就上纲上线
这群读书人搞别的不行,自个儿排挤自个儿倒是玩得挺溜
这可真别搞文字狱
我瞧着肯定会变成文字狱的,清朝就爱搞这个
真爷们就去演武场上battle一下,搁这儿打小报告
王鸿绪那个窃取别人文学成果的人还有脸说朱方旦有辱读书人的风雅?
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