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医给病人诊病,往往忽视了患者的面色。
其实通过望诊就可以初步判定患者问题所在。
有了初步的判定,接下来辩证自然有了方向!
李雪荣很配合的伸出了舌头。
方浩仔细观察了一下,便在写上。
【舌质暗!】
“可以了李阿姨,接下来把您的放在脉枕上。”
见李雪荣还有些紧张,方浩又安慰道,“李阿姨,您不用紧张,深呼吸,放轻松。”
古代中医对于患者的把脉也是有着自己的要求的。
《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有言,“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平旦。”
中医认为把脉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早最为佳。
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起来人的疲倦得到了充分的缓解,精神充足。
同时早上起来人没有进食,气血尚未得到扰乱,
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阴阳平和,更有利于把脉诊断疾病,是把脉的最佳最好时间。
这跟去西医体检要求早上空腹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
同时紧张也有可能导致血气运行加快,从而导致脉象不准。
方浩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的搭在李雪荣的手腕处。
随后均匀用力。
暗合寸关尺啊!
把脉是望闻问切中最考中医功底的一项诊断手法。
病脉一共就有二十八种之多。
常见的病脉也有十二种。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
二十八种脉象,总有那么几种相似重叠。
因此即便是老中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辨别。
方能辨证施治。
方浩给李雪荣双手都切过脉后。
写上:细脉!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
【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
【细居左寸,怔忡不寐;】
【细在右寸,呕吐气怯。】
【细入左关,肝阴枯竭;】
【细入右关,胃虚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