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斯大林最信任的同志之一,贝利亚一直留在他的身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负责着如何制定流亡计划,同时还和各个地方协调,应该撤走那些人,出人意料的他没有选择那些“忠诚的同志”,而是选择了并不属于同志中的“专家学者”,在他看来,在未来一个专家学者,顶得上一百个“官僚”,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官员,但如果没有专家学者的帮助,他们根本无法赢得未来的战争,更何况,他们还将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革命的中心”。
“我知道了!”
默默的吸着烟斗,斯大林凝视着森林的深处,就这样离开了吗?就这样离开了俄罗斯的大地吗?想到这里,他的心情一沉,是的,这就要离开了,他必须要离开这里,前往一片未知的国土,在那里继续领导这场战争,指导这里的人民战斗,在土库曼斯坦,已经聚集了超过一百万军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忠诚的俄罗斯人,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导下,在印度继续这场战争,甚至在那里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建立起新的世界革命的中心,未来仍然是属于他们的。
对!
一定是的!俄罗斯一定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想到这,狠狠的吸了口烟,斯大林看着身边的贝利亚说道。
“贝利亚同志,我们走吧!”
第1135章 胜利前夕的忧虑
早在1941年初夏的这些日子里,希特勒染上了疾病。{首发}首先,他经常胃痛可能是不可抑制性的。这是由于服药过量每星期口服上百片防毒药,外加注射数支青霉素、磺铵。
接着,他又染上了痢疾这是“狼穴”周围沼泽地区的常见病。他除拉痢疾、恶心和四肢酸痛外,还发冷发热。后来他的私人医生莫雷尔医生,把元首的心电图特地送给巴德瑙海姆心脏医院的卡尔?韦伯博士那位德国最为著名的心科权威复检。他并不知道他的病人是希特勒,只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很忙的外交家”。他的诊断是:急剧发展的冠状动脉硬化,是一种不治之症。但莫雷尔医生并没有将这一消息告诉希特勒。甚至他还当面对元首说,他的心脏很好。但是,莫雷尔却在他的处方中加进了多种药:补心剂、肾上腺素等。
对于这一切,希特勒并不知道,他依如过去一样的每天工作到凌晨才会休息,但在最近一段时间,他却失眠了甚至就连同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失眠。但他总在担心着什么,一种不安感总是弥漫在他的心头,折磨着他。
至于在昨天,被失眠困扰的希特勒,甚至只休息了不到三天小时,便早早的起床了。
有什么好担心的!
在享用着简单的早餐时,希特勒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一系列的数字,自从今年春天,在东线发动对苏联的最后一战开始,至今,国防军和党卫军,在前线击毙了超过250万敌军,俘获敌军超过400万,击毁或缴获大炮1。7万门,坦克1。1万辆,消灭敌机一万多架。
这场胜利甚至不亚于“巴巴罗萨计划”初期的胜利,要知道,现在进攻苏联可没有当初的突然袭击,苏联同样也不会被打的措手不及,可事实是,今年夏天的胜利,甚至超过两年前战争爆发时的胜利。
再然后数字继续滚滚而来:德军已前进了一千公里,3。5万多公里的俄国铁路已恢复通车,而且大部分已改用德国的准轨。现在德军距离乌法,只有不到100公里,很快就能够对那里的俄国人最后的力量实施包围,从而歼灭他们,彻底结束这场战争。
可不知为什么,尽管明知道敌人已被打倒,至少再也爬不起来的希特勒,在过去的两个月间,面对东线的胜利却又忧心忡忡起来,以至于他甚至会做噩梦总是会梦到,战争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发展,甚至会梦到战争的失败。
这可能吗?
显然不可能,现在谁还能够挑战德国呢?
俄国已经被击倒了,只需要占领乌法,一切就会结束,至于斯大林,他会和波兰人、法国人、荷兰人一样流亡海外,甚至在得到情报机构的报告称“斯大林在土库曼斯坦集结了近百万军队”时,希特勒反而笑了起来,在他看来,这不过只是斯大林在为流亡做好准备,尽管他从未与斯大林有过直接接触,但他知道内心自负的斯大林,绝不会流亡伦敦,他之所以将大量的军队撤往土库曼斯坦,真正的原因恐怕是为了在印度建立流亡政府,对此,希特勒并不担心,他相信性格高傲的斯大林在流亡印度之后,很快就会同英国发生矛盾。
即然连斯大林自己都做好逃跑的准备了,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是啊!
德国从未来像现在这么强大过,一个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的德国,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
沉默着,希特勒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中带着一丝不解,更多的却是迷茫,难道是英国人?
英国?
英国会对德国的事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想到这里,希特勒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柏林以及鲁尔所遭受的轰炸,还有汉堡燃烧了数天的雄雄大火,是的!这就是英国给德国造成的影响,英国还有美国的轰炸机,日夜不断的对德国进行轰炸,如果不是东线的一切顺利,恐怕现在的轰炸对德国的造成伤害将是毁灭性的。
在英美的轰炸下,德国的军工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希佩尔的报告中,希佩尔甚至希望将大量的遭到轰炸的工厂迁往乌克兰总督区或者莫斯科总督区,以躲避英美轰炸机的轰炸,甚至建议修复威廉市也就是列宁格勒遭到俄国人破坏的船厂,从而在那里生产德国海军所需的潜艇、军舰。
对于希佩尔所提起的那些要求,希特勒自然没有反对,他一一表示了赞同,无论是莫斯科总督区还是乌克兰总督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煤铁资源,充分利用那些资源,使其为德国的战争服务,原本就是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即然现在俄国的崩溃已经不可避免了,那么,是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俄国的资源了,尽管各地依然有游击队的困扰,但在希特勒的眼中,游击队根本就不足为患。
“一定要解决英国佬!”
想到那个花花公子多次拒绝自己的和平提议,希特勒甚至愤恨的用手中的叉子发泄着内心对英国的不满,如果英国接受他的和平提议,那么,也许只需要再过几个星期,随着乌法的陷落,所有的一切就会结束,正像他当初向德国人民承诺的那样,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将会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
但是现在呢?
英国的顽固不化,却使得他不得不去考虑另一个问题如何越过海峡击败英国人!
尽管,几乎每一个人都相信,随着东线战争的结束,面对从东线抽开身的德国,英国除去卑躬屈膝的选择投降之外,就再也没有了其它选择,但是多次提议和平使得希特勒明白,那些自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把他们的膝盖打断,他们是不会面对现实的。
想要解决英国的问题,就必须越过英吉利海峡,而这意味着海军的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想到“海狮计划”的搁置或者说实际上的流产,希特勒的脸色微微一变,那是迄今为止第三帝国的唯一一次失利,或许,只有有一次胜利,才能够挽回这一切了。
“等到攻陷乌法的时候,那些自负的英国人,就会明白,他们错过了什么!”
愤恨的道出这一句话的时候,希特勒的心情却依然无法好转,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英国并不是那个孤立无援的英国,在英国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国家美国。
在战争爆发的最初两年,希特勒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与美国对抗。他坚信,美国整个国家都受“犹太集团”控制。这个集团不但统治着华盛顿,而且还控制着报纸、电台和电影。于是,在罗斯福不断增加对英国的援助面前,希特勒只好竭力控制自己。虽然他鄙视作为战士的美国人,但的确承认他们的工业力量。因此,他便极力使他们保持中立直到他作好了适当地对付他们的准备时为止。
虽然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英伦三岛,但他为了避免意外,便禁止攻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