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默默的思索中,远东的形势不断的在斯大林的脑海中浮现着,他不停的思索着各种可能,思索着远东下一步的形势发展,最后当烟斗内的烟丝燃尽时,他默默的握着烟斗吸了一口,在意识到烟丝燃尽时,他又装了一斗烟,在点燃烟斗之后,他走到了桌边拿起了电话。
“立即请莫托洛夫同志过来,对,就是现在!”
一个小时之后,随着外交人民委员莫托洛夫进入这个房间,斯大林看着走进来的莫托洛夫说道。
“莫托洛夫同志,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在过去的一个月间,中国的华北军正在向蒙古边境集结,这是中国和日本勾结的前兆,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向蒙古发起进攻。”
斯大林的话只让莫托洛夫光洁的前额冒出了丝丝汗迹,他甚至感觉到自己的掌心在冒汗。
沉默!
面对这个糟糕至极点的坏消息,莫托洛夫出人意料的什么都没有说,而斯大林也只是静静的叼着烟斗,但莫托洛夫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吸烟。
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情绪在这个别墅的房间里酝酿着,莫托洛夫甚至紧张的看到,斯大林握着烟斗的手指有些细微的颤抖,他似乎比自己更加恐惶。
“我认为,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你现在有必要立即前往中国!”
前往中国!
在莫托洛夫诧异中,斯大林又继续说道。
“在中国政府之中,存在广泛的亲苏派,你作为我本人的特使前往中国时,驻华大使将会与他们进行直接接触,在你抵达中国之后,必须要游说中国放弃与日本共同进攻苏联!”
说话时,斯大林突然转过身来。
“现在我们和中国人的问题是蒙古与新疆,你可以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苏联并没有控制蒙古或者占领新疆的意愿,苏军将会撤出蒙古,并欢迎中国恢复在蒙古的统治,包括新疆……”
斯大林的话只让莫托洛夫不禁瞪大眼睛,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从斯大林的口中说出来的话吗?
“斯大林同志……”
在莫托洛夫惊讶的试图说些什么时,斯大林却打断他的话,盯视着莫托洛夫说道。
“莫托洛夫同志,现在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赢得这场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在中国,你可以同意中国人提出的一切条件!即便是在领土问题上,甚至可以在蒙古之外的领土作出让步!只要中国人同意和我们签订新的条约!”……章节内容结束……>;
第49章 中国决定世界
……章节内容开始……>;
";>; “近代以降,中国国际地位可谓是每况日下,尤自后,中国全沦列强板上之鱼肉,国际地位低下,诸列强竞相于中国土上抢夺利益,几乎没把中国当做一个国家来看待,辛亥后,虽满清奴役得已推翻,然袁氏称帝失败身故后,中央权威江河日下,十年军阀混战更将中国元气耗尽,民族忧患亦日益加深,我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何时起,中国国际地位高涨?历史众说纷云,但若是仔细研究那一时期的历史,却能够发现——1941年! 在1941年7月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高涨——中国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世界的未来!全世界第一次意识到,全世界的命运都交付到这个古老的国家之手。” 1999年12月《》
8月的南京。
盛夏的骄阳烘烤着这座位于长江南岸的金陵古都,此时正值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有着“火炉”之名的南京城内外热浪翻腾,。
往年的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几乎所有的要员都会前往庐山避暑,一呆便是数月,在那几个月中,于某种意义上来说,庐山就是中国的临时首都,而今年,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数十位国府要员先后从庐山乘海军的“中山号”邮轮或者飞机返回南京。
虽然天气很热,但每天夜里蒋介石还能睡得很好,足足8小时,这或许是因为官邸安装的中央空调的原因,也许是心情的原因。当然他的生活依然很有规律,早晨7时起床,然后前往国民政府听取汇报,开始处置公务,在下午的时候,开始接见各方来客,到了晚上,返回官邸后,他就会读书或接见亲近之人,上床前,他会在日记本上记下一天的得失。不过,现在他的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了。
德国入侵苏联!
日本入侵苏联!
世界大战打响!
经新闻舆论界的不断报道,国人对这场大战的热度更甚于有“火炉”之称的金陵古城。国人之所以关注这一战事,原因非常简单,这场战争将会改变整个世界,而在这种“世界格局百未有之大变动”之中,中国将如何抉择?
对于几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这都是一个问题。而最终这个问题却压到了蒋介石的身上。
“中国应该如何?”
又一次站起身来,蒋介石看着那份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世界地图,蒋介石整个人都陷入沉思之中,中国应当如何?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于某种程度上来说,蒋介石无疑是“中国政治的最大胜利者”,华北的“妥协”,使得他再一次成为当仁不让的名副其实的“元首”,正是在那种情况下,他几乎咬着假牙、痛下决心才放弃了趁机插手华北军政的心思。
而他之所以愿意作出那种让步,正是基于一个原因——管明棠对未来的推测一一验证着,他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这个足以让他名留青史,在历史的机会,如果一切都能够实现的话,他不仅仅只是“一任国家元首”,而是奠定了中国百年国运的国家元首。
中国在他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国家的富强,而且收复了所有的失地,甚至开疆辟土,此时,甚至过去在他眼中,应该立即实现的“收回全部国家权益”,这本应让他骄傲、自豪的功绩,甚至不值一提了,那不过只是这场战争中的“芝麻”。
每每想到这一点,他的胸中时时有股难言的冲动和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现在德国正在倚仗其强大的机械化兵团,将纵横驰骋在俄罗斯大地上,正在朝着莫斯科逼近。从远东,进攻苏俄的日军甚至可以直视海参崴。
一路溃败的苏军能否守住莫斯科?能否抵挡日军的入侵?